重生风起1978

第五十五章 采访(1/2)

  “顾老师,有新稿子了,第一个要投给我们《长春》杂志啊,我们随时恭候着你的大作……”

  赵俊生一脸依依不舍,抓着顾明的手,“你可说过,咱们是朋友。”

  比起许静,他确实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条件,稿费已经给到顶格了,杂志版面也都排满了,发行只能等到十月份。

  这一趟来见顾明,纯粹就是维系下关系。

  来了以后才发现对方如今有多么炙手可热,堪称诗坛新星。

  他都能想象到《棋王》问世后,对方又将给文坛带来怎样的震动。

  “是,当然是朋友,有稿子不会忘了你的。”

  顾明硬是把赵俊生的手给拽开了,要不是亲眼看过对方结婚,他就得跟这家伙保持距离了。

  赵俊生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房间。

  留下许静一脸得意,虽然这块金子不是她最先发现的,但她是最先让这块金子发光的。

  “顾明,现在就剩我们两个了,这回可以对你进行采访了吧。”

  许静说着轻笑了一声,“我还能记起之前你让我缓缓再采访的话,我们两个谁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说到这里,她语气十分感慨,当时她还觉得顾明年轻气盛,如今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方才华横溢的程度。

  “呵呵,这里面你也有份功劳,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顾明笑道。

  年少得志依然保持谦逊,许静对顾明的评价更高了一层。

  “我来之前准备了不少问题,你要是觉得不方便可以不回答。”

  “第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的诗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有什么想法?”

  许静问完问题,看向顾明,她也很好奇顾明是怎样的回答。

  “很高兴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若是正处在困顿之中的人,读了这首诗能得到帮助振作起来,就更好了。”顾明一脸认真地回答道。

  他知道当今年代的华夏人,开眼见世界后,都生出了挫败感。

  这是后世人很难想象的,我们在埋头苦干了那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抬起头发现距离别人还有很远,那种受打击的程度很难用语言形容。

  哪怕能给这些人带去一丝精神鼓舞,顾明就觉得足够了。

  许静有些吃惊于顾明的成熟,换作同样年纪的年轻人,在得到如此多认可的时候,尾巴恨不得翘到天上去。

  她唰唰地用钢笔记录下两人的对话,又问道:“有许多读者来信,想要一睹你的真容,你怎么看?”

  “我坐着看。”

  顾明说了个冷笑话,发觉许静一脸茫然,不由摸了摸鼻子正经道:“还是保持点距离吧,我希望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作品上,而不是作者身上。”

  “我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也不会成为他们想象中的样子,并且作品和作者要分开来看待,不要加上自己内心的那层滤镜。”

  “滤镜?”许静试图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摄影当中的滤色镜,能够改善图像质量。”顾明解释道。

  “哦,意思就是不要过于主观判断。”许静恍然大悟。

  “对,尤其是女生,特别得注意,文化人里始乱终弃的可不少。”顾明笑道。

  “有个典型代表,徐志摩是吧。”许静秒懂,跟着笑。

  “我可没说啊。”顾明摆手。

  “你喜欢的姑娘是什么样子的?”许静好奇道。

  “她有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运动的时候脸上会升起健康的血色,眼睛大大的,看向你的时候里面好像装了一汪潭水,在我最低谷的时候,她的手永远第一个出现在我眼前,将我拉起来。”

  顾明脑海里浮现出陈晓玉的身影来,那摇曳的撑满麻布的蜜桃臀,他也很喜欢,当然这就不适合说了。

  许静长长地喔了一声,显然听出顾明是照着某个姑娘在刻画。

  两人又接着聊了聊关于顾明创作文学的历程。

  这就由着后者胡编了起来。

  什么灵感主要靠做梦,生活里细微的发现都会用到作品里,总之熬了一锅浓郁的鸡汤,听得人有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临到末了,许静提出最后一个采访问题:“现在有许多人投入到文学创作的浪潮当中,你能给他们一点建议吗?”

  “别,我就一文学新人,你把我捧那么高是害我啊。”

  顾明顿了顿,“建议谈不上,就当是朋友间的忠告,希望大家在创作文学之前,不要盲目地投入进来,理想很重要,吃饱饭也很重要,月亮与六便士未必不能兼得,像我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写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