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风起1978

第五十六章 成就感(1/2)

  三天后。

  顾明的采访就出现在了《长春日报》上。

  再次引得不少人将这一期报纸买了回去。

  陈晓燕就是其中之一。

  回到家,她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堂姐,分享自己偶像的采访。

  “今天《长春日报》上有对顾明的采访,我回头得写封信表扬下报社的记者,这速度太有效率了。”陈晓燕兴奋道。

  陈晓玉没有言语,只是坐在妹妹身边,打算看看顾明采访里都说了些什么。

  “他也太世故了吧,月亮与六便士,明明是月亮更重要,吃饭怎么能跟理想相比呢?”

  陈晓燕有些失落,她觉得顾明和想象中的偶像完全不同。

  在采访里的他,远没有诗人的浪漫,倒像是经常说教自己的大人。

  “我觉得吃饱饭再谈理想是对的。”

  陈晓玉顿了顿,“你之所以认为不重要,只是因为你没有真正饿过肚子。”

  “好啦好啦,你快跟我爸说话一样了。”

  陈晓燕摆摆手,又把目光挪移到顾明描述的理想型上。

  麻花辫?自己没有。

  运动?她也不喜欢。

  全都对不上号,一时间她更加生气了,气呼呼道:“我单方面宣布不再喜欢这个顾明了。”

  陈晓玉却是笑得无比的灿烂,她看得出来顾明是在指谁。

  原本来了城里,空空的心瞬间被甜给塞满。

  听到堂妹表示不再认顾明是偶像,她笑得更加开心,问道:“那他再出诗你还看不看?”

  “看,为什么不看,作者和作品要分开看待。”陈晓燕理直气壮道。

  “看来他的话,你还是听进去了嘛。”陈晓玉说道。

  “那……那不一样。”

  陈晓燕把报纸珍重地收了起来,突然看向堂姐:“姐,你说我扎两个麻花辫咋样?”

  ……

  一行人走在崎岖险要的山路上。

  深秋的长白山,地上满是浅黄的、嫣红的各种树叶,一簇簇山里红在枝桠间,垂挂着显得格外火红。

  “注意点脚下啊。”辛民提醒道。

  众人脚下的分子草有一尺多深,密的看不见地皮,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全靠双脚去问路。

  顾明却是享受着这难得上山的乐趣,偶尔山间跃过的松鼠都让他感到新奇。

  再过几十年,再想看到这么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不容易了。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

  一个穿着军装的人早就等候多时,主动上前问候道:“辛苦大家了,咱这地方确实不好走,主要临近国庆,车辆都被临时借调走了。”

  “不辛苦,比起我们,你们才是更辛苦的人。”辛民连忙与其握手。

  辛民跟着军装男子边走边聊,顾明等人则跟在后面,眼里全是好奇之色。

  军营哎,他还是第一次进。

  而且不远处就是与北句丽的边境线。

  “兰姐,咱剧团来这儿慰问过多少次啊?看辛叔的样子,跟人家是老熟人了。”顾明问道。

  “二十年前就开始了,每年都会固定来一趟。”

  王玉兰笑着道,“咱们剧团内部有句话叫,开荤等九月,意思就是指这趟慰问演出,人家在山上随便打点啥就是肉了。”

  正说着,到了一个简陋的露天台子,看样子是临时搭建出来的。

  剧团的老同志们都熟练地将道具和器械摆放了起来,顾明和付城等人头一次来,在前辈的指挥下勉强能做到不手忙脚乱。

  过了一会儿,先听到沉重的脚步声,再听到响亮的号子。

  “战士们回来了,待会儿就按照我们之前排演的顺序陆续登台啊。”

  王玉兰扭过头对顾明说道:“你们的节目是唯一一个新节目,千万不能掉链子,给付城他们做好心理工作。”

  她在团内的定位就是个大管家,几乎事无巨细都得过一手。

  “好。”

  顾明点点头,他算是唯一清闲下来的人员。

  毕竟不论是辛民还是王玉兰,待会儿都有节目要登台表演,只有他自己属于纯粹的幕后人员。

  至于《故乡的原风景》,只要辛民不疯,就不可能让他在这儿吹。

  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辛民率先带着剧团成员们登台表演第一个节目,他先出场起码能保证场子热起来。

  啪啪啪!

  战士们看到这些老熟人,也很给面子地鼓掌。

  在这山沟沟里,能看一场演出,哪怕早就看过,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