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经济定位(2/2)
“就是想满足商船的补给,也做不到呀!”
首辅骆秉忠早有腹案,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回头民政院会安排一批劳工前往昭阳县,满足港口的建设,以及开荒的任务。”
“粮食的问题,民政院会责成浔阳县负责,不够的从巴达维亚进口。”
昭阳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所需的资金是海量的。
不过,对于现阶段的夏国来说,也是没得选。
若是婆罗洲在手,倒也不用管昭阳县,只管建设好婆罗洲的坤甸即可。但是在没彻底拿下婆罗洲之前,昭阳县就成了夏国的重要抓手。
这个抓手深入南洋地区,是唯一可以借助到的力量,绝对要建设起来,哪怕就是多花钱也无所谓。
没有这个抓手,影响南阳地区的华人,将非常的困难。
而有了这个抓手,南洋地区的华人可以通过昭阳县近距离的了解夏国,而后选择成为一名夏国人。
这对夏国的发展有这积极的作用。
比如一些懂西洋科技的华人科学家,以及一些懂西洋造船技艺的华人船工等等。
两个县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对抗为主,而是选择了跟洋人接触,尽快实现合作共赢。
其一,可以从巴达维亚进口所需的水稻等农作物。
其二,可以通过印度殖民政府引进女性劳工。
只要达成了这两项,英荷两国必然放松态度,承认夏国现有的势力范围。
至于悉尼总督府,这就是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目前可以说是无足轻重。
纵观整个会议,以经济为议题,从正面证实了移民和劳工的重要性,反而贸易因为经济数据的原因,居于次位,颇有点左脚踩右脚上天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