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六天(1/3)
巴耶赫利城东,矿渣山谷。
一辆笨重的轨道蒸汽铲,在渣山脚下左右回转。
蒸汽铲的锅炉、汽机和起重臂都在旋转机构上,旋转机构后面是配重的车架和煤水仓。
蒸汽喷吐中,绞车带动杠杆末端的五齿铁铲,大力楔入矿渣山体,就像勺子挖进蛋糕,力臂回收时带着满满一铲矿渣,心满意足地转身倾倒。
一条传送带将蒸汽铲倾倒下来的矿渣源源带离,最终在无人注意的地方消失不见。
自从传送带组装完毕,乘务组也突击学习了蒸汽铲的操作方法,命运号每天的巡逻计划只有一个乘务组值乘,其他两组留在临时驻地,轮流操作挖墙脚。
这种老式的轨道蒸汽铲,机械自动化程度很低,除了操作手和司炉,最少还得有俩人在外面辅助。
如果没有每次卸渣时铺天盖地的烟尘,最起码有机会体验机械操纵的司炉工们都是快乐的,操作手和车外辅助顶多会觉得无聊。
但是有了声势浩大的卸渣烟尘,那就完全是两回事了,从兴致盎然到满怀绝望的距离,可能就是一阵三秒雕像速成艺术的灰。
为了照顾大家的劳动情绪,李铁专门从海鹰肯斯坦身上拆下一只蒸汽储能罐,改造了一辆高压喷雾车压灰,还在渣山顶部打孔灌水,尽量营造一个湿式作业环境。
有了稳定的矿渣供应,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终于可以拉开帷幕。
维克托带领油漆店学徒们,用最高标准制造出来的混凝土构件,在这个领域内完全可以称之为艺术品。
外形极度规整,颜色均匀,没有脱模缺陷,振捣到位,孔位精准,终凝之前反复进行的压光作业,让构件表面的触感极为光滑舒适。
在最终将会隐藏起来的组装面上,还有小小的“剑鱼”戳记。
为了提高复制效率,李铁在弗兰肯斯坦后面的装甲平车上安装了一个专门的货物托架,就像饼干盒子里的底托一样,在托架上插满一片片由构件单元重组的墙壁。
每次手动解除固定托架与装甲平板之间的连接螺栓,天车会把满架的混凝土饼干连同固定托架同时吊起,再平稳转移到旁边的另一辆平板车上。
满车退出,空车推入,然后关门复制,再次天车吊装。
由于混凝土构件在弗兰肯斯坦的机械完整度占比十分微小,以至于整个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用时统计里,最费时间环节的反而是平板调车进出库和天车吊装。
……
在机修车间忙着卡Bug的时候,车间后面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一个铲式整流罩的内骨架也在海鹰号的机体上迅速成型。
这些内骨架一端固定在车架和其他可供着力的结构支点上,另一端则是规则打孔的铆接框架,预处理完毕的薄钢板可以轻易安装上去,现在只差一些弯折精度较高,或者需要手工锤打出精确弧面的钢板等待钣金工最终完成。
钢板铆接前,会在钢板与框架之间夹上防震垫片,钢板内部也会粘一层经过阻燃处理的吸音毛毡,这样机车的运行噪音就会被大部消除。
等安装、打磨、除锈和上漆这些工序依次完成,海鹰号的第一个马甲就算大功告成。
……
维克托每天带着油漆店学徒们早出晚归,进度同样不慢。
闲置仓库的结构强度还算不错,只是有些缺乏维护和修理。
两天的时间重新修补墙壁和屋顶;一天的时间粉刷墙壁、更换玻璃、安装招牌、同时开始在老马找来的人帮助下安装锅炉;两天的时间旧物利用,布置安装那些从报废场车厢里拆除的地板、桌椅、床铺、洗漱池、从吉尔玛拉带来的旧家具,并最终完成了锅炉的试运行。
……
第六天,小里尔克的母亲玛莎,带着车站附近工人村找来的几个帮手——都是在村子里口碑极好、干净利索但是生活没有着落的寡妇,虽然薪资微薄,但是管吃管住保证安全——已经率先完成了海鸥食堂的最后筹备。
没有任何大张旗鼓的仪式,海鸥食堂在门口支起两口热气腾腾的大锅,一锅咸茶,一锅豆汤,所有人都可以自己带着餐具免费吃喝。
经过一番吆喝,到站补给的车组和车站里干活的工人,倒也在两口锅前面排了一个小长队出来,珍惜岗位的寡妇们不厌其烦对每一个人讲述海鸥食堂的规矩,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如果发现没有父母的孤儿都可以带过来过冬。
如果有不知所谓的夯货,自己没带餐具还想无理取闹对寡妇们动粗,那么一直待在旁边护路军俱乐部门口的黑瑟上士,就会带着几个人,不由分说地走上来把人拖走,一顿老拳伺候,再塞一块“热茶免费”的牌子给鼻青脸肿的夯货举着,直到第二个夯货出现。
在护路军的地盘上,就算夯货有一车能打能杀的兄弟,也只能埋头当个鹌鹑——并不是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