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50章 明勋宗(3/4)

  还有句话他们没说,此举还会得罪地方大户。

  到时候他们阻挠重建工作,就更麻烦了。

  说白了,他们还是无法摆脱旧有的思想,认为治理百姓离不开士绅大户的帮助。

  大家都是老狐狸,大家自然都能明白他们的想法。

  不过陈景恪也知道,他的顾虑确实有道理。

  虽然朝廷设置的乡令等官职,可地方士绅大户,依然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这是实际情况,必须要遵守。

  所以他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含笑道:“尚学士莫急,且听我说完。”

  “我的第二条建议就是,金钞局向灾区百姓发放无息贷款。”

  “不需要太多,还款周期为五年。”

  众人都不禁楞了一下。

  金钞局直接借钱给百姓,说白了就是由国家发放贷款给百姓。

  这不禁让他们想起了王安石的青苗法。

  不过很明显,金钞局房贷和青苗法完全不同。

  青苗法最终还是要依赖地方衙门去执行,最终结果就变成了强行摊派。

  衙门开始变着花样的提高税率,最后变成了官方放高利贷。

  这不禁让众人担忧,金钞局放贷会不会演变成第二个青苗法?

  还不等他们将疑问说出来,就听邱广安击掌叹道:

  “妙,实在是妙啊。”

  尚羲韶不禁问道:“敢问妙在何处?邱学士岂不闻青苗法乎?”

  邱广安笑道:“我就知道,诸位肯定想到了青苗法。”

  “然陈侯此法看似与青苗法相似,实则完全不同。”

  尚羲韶问道:“哦?有何不同?”

  众人都向他看来,想听听他有什么见解。

  就连朱元璋都不例外,他刚开始听到金钞局放贷给百姓,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青苗法。

  心里担忧会不会酿成祸患。

  邱广安解释道:“王公变法首先不得人,他的青苗法虽好,然执行依然要仰仗地方衙门。”

  “这些衙门的官吏本就反对变法,自然变着花样的破坏新法。”

  “最终让良法变成了害民之法。”

  “大明不同,我们有金钞局,可以不依赖地方衙门放贷。”

  “这就能让百姓少遭受一层盘剥。”

  “其二,金钞局本就承担着向工商业放贷的任务,他们对这方面业务非常熟练。”

  “能更好的执行这个任务。”

  这是之前扶持工商业发展时候制定的政策,金钞局向工商业住发放小额贷款。

  虽然存在着很多灰色交易,但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三,金钞局放贷,相当于是抢了贪官污吏和地方大户的好处。”

  “他们必然会盯着金钞局,真出现私下放高利贷之事,他们会积极举报的。”

  王祁反驳道:“如果金钞局和地方衙门、士绅勾结呢?”

  邱广安不慌不忙的说道:“大家不要忘了税务稽查司,他们可巴不得那些人在钱财上出点问题,好下手查抄。”

  听到税务稽查司这个名字,众人都有些头皮发麻。

  就连他们这些内阁学士,都很忌惮这个部门。

  关键是,税务稽查司独立运作,只对皇帝负责。

  人事任命之类的,都是皇帝亲自过问。

  因此,那些人才有恃无恐,查起偷税漏税真是不要命一样。

  如果金钞局真的敢勾结地方衙门和士绅放高利贷,就先要过税务稽查司那一关。

  “就算他们收买了税务稽查司,还有锦衣卫和巡察御史……”

  “这是针对灾区百姓特定的借贷,只此一次,比较容易监管。”

  “朝廷可以派遣锦衣卫、巡察御史等去监管。”

  “谁要是真敢私下放高利贷盘剥百姓,很容易就能被查出来。”

  “这么多监察手段,总有一个能生效。”

  只要有一个能生效,那后面就不用说了,不知道多少家户口本要被清空。

  这时邱广安又说道:“其实陈侯此策真正高明之处不在这里,而是借此机会促进内循环建设。”

  接着他解释道:“以前是地方官不懂也好,还是他们阻挠也罢,在很多地方基建工作进展都不顺利。”

  “现在东南数省大面积遭灾,几乎相当于推倒重建。”

  “朝廷令金钞局释放无息借贷,相当于将钱财投入到了东南。”

  “正所谓白纸上好作画。”

  “现在有钱有人,正好推行基建计划,促进内循环建设。”

  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