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250 只能薅10年的羊毛,下狠手的同时得给霉菌准备“惊喜”(3/3)

校谈,然后参观学校……这对学校的发展倒是有很大好处,可国际上……”

  许明生也一脸担忧。

  有如此担忧的不只是他们两人,还有其他部门的领导。

  甚至很多单位的领导认为哈工大这是为了向上级要更多经费的举措。

  “我也不想,也很无奈,可如果不把谈判掌握在学校手里,我们搞的业务赚的钱,还能归我们支配吗?”

  谢威耸耸肩,摊开双手,一脸无奈。

  “……”

  几人顿时不吭声了。

  谢威的话是事实,可太难听了。

  骂人骂得太脏。

  “那啥,谢威啊,明天陪同他们参观,能参观哪些项目?”

  见气氛尴尬,张鸣秋急忙转移了话题。

  ······

  学校众人在讨论,阿卜杜拉一行人在酒店同样没有休息。

  他把手下众人召集到自己套房的会客厅里,给众人布置任务。

  “……不要以为对方口头上同意,就认为我们此行目的达到了,必须把合同签了,甚至把技术拿到手,火箭筒拿到手……”

  阿卜杜拉作为少将,很清楚国际军火贸易并不是达成了口头协议就能没了变数。

  签了合同,都可能出现不履行的状况。

  “将军,咱们花费高昂价格购买对方的技术,自己能制造,为什么还要同意采购那么多火箭筒?”

  费萨满中校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疑问。

  买了技术,自己生产不是成本更低?

  不只是费萨满,连伊扎克跟代表团其他成员,也是有着这样的疑问。

  “你觉得我们多长时间能成功制造出来?制造的速度有多快?陛下正在准备扩充部队,难道只给部队装备上步枪就能打仗了?还是你们觉得,咱们所有部队都能像共和国卫队那样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新扩建的部队,以及那些没有先进武器的部队,用什么提升战斗力?”

  阿卜杜拉脸色严肃地问手下。

  他的手下也第一次明确知道部队即将扩编,不少人心思活泛起来。

  “还有,我们跟霍美妮早晚都有一战……一旦爆发战争,全靠着苏联供应武器装备,太过被动……何况,贪婪的苏联人武器装备不仅要价高,往往都会附带不少附加协议……中国的武器装备是以苏联的为基础,采购他们的装备,部队不需要很长时间学习……”

  本来不应该给手下说这些的。

  可后面大量工作需要手下干。

  很快,总统就会对霍美妮的军队动手,阿卜杜拉是知情人之一。

  在战争之前,能多采购武器装备,就多采购,这是总统的交代。

  一旦开战,不管向谁购买,卖装备的都会因为处于战争状态的买家漫天要价。

  中国人的火箭筒价廉物美,威力巨大,操作更是简单无比,这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伊拉克军队来说非常友好。

  5000具火箭筒,能有效提升一线部队战斗力。

  要不然,阿卜杜拉也不至于在谢威报价后,连还价都没有,直接就同意了对方的价格。

  他如此,不只是迫切需要短时间能提升战斗力的武器、向卖家展示有钱、从而供应更多武器装备,更是为了获得新的武器采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