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4:我要上大学

第三百零二章 游艇派对(3/4)

p>  “老师,这个巴山轮是什么意思?”

  “哦,你说这个?

  巴山是一个游轮的名字,当时是在渝市开往荆楚省会的“巴山号”轮船上召开的会议,一共历时六天。所以取名叫巴山轮会议,正式的名字叫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

  杨兴武听到这话,顿时感慨起来,谁说这个时代的老师都是老学究的?这还挺潮的嘛!游艇派对都整出来了。

  坐在游轮上,顺着河流漂泊而下,想一想还是挺有意思的嘛!

  收回思绪以后,杨兴武连忙认真请教起来。

  “老师,我应该从哪里看?或者需要参考一些什么书来看?我刚才翻了几页,发现很多地方都看不懂。”

  “正常,毕竟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太多了,如果吃透了,改开以来的大部分问题,你都能从这里找到思路,我简单跟你说一下。”

  杨兴武听到这话,连忙坐好。

  余利民看到杨兴武的态度很是满意,清咳了两声这才开口:

  “本次会议的大背景是我国以农村为重点的改革开始转向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

  78年以来,农村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的重点正在从农村转向城市。

  城市的改革比农村的改革要复杂得多,它要求改革国有企业,把微观经济搞活,从而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上要触动计划经济的核心——实物指令性计划,并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把中外经济学家聚集在一起研讨我国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就成为咱们总结自身的经验和借鉴外国的经验的一次良好的机会。

  84年10月我国通过了经济体改革决定,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改革方向,强调的是缩小指令性计划……”

  杨兴武听到这里有些明白了老师的意思,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再加上师提到的背景和决定,看来这是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了,这么看来的话,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可谓是举足轻重了。

  “刚才我说的是大背景,其实还有个小背景,你猜猜看!”

  余利民说完拿起面前的茶杯喝起茶来。

  杨兴武闻言低头想了想,这才试探性地开口:

  “老师,莫非是经济过热的问题?”

  “哦?何以见得?”

  余利民眉头一挑。

  “除了您说的那个决定,上面还提出了20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上下对于改革和发展的热情都十分高涨,各地纷纷要求扩大投资规模,在提工资和发奖金方面也竞相攀比;财政上实行分灶吃饭,货币和信贷上实行扩张政策。

  截止到去年初,出现了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局面,物价更是上涨了10%以上。

  这种局面的集中表现则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必然不利于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不错,孺子可教也!”

  余利民闻言抚掌大笑。

  “社科院的老刘和小赵在会议上是这样阐述经济过热的概括:

  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1984年经济增长率提高到14

  .2%,198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1%。

  二、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情况加剧,198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银行在工资、奖金方面的现金支出增长22.3%,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增长12%的速度。

  三、信贷和货币投放过多,1984年银行贷款总额增长28.9%,货币流通量相应增加。

  世界银行的林重庚也简单说了几点:一、信贷过分扩大,重要原料、能源及交通短缺和紧张,导致在许多情况下国家规定的牌价和市场价格之间差距巨大。

  二、国际收支平衡的急剧恶化。

  三、工资—物价的螺旋形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

  这些问题应该说不止小背景还有大背景的叠加,还有可能是互相关联的,总之十分复杂!”

  杨兴武听到这里感慨不已。

  如此一来,他发现自己所谓的先知好像并不是全能,自己只是知道的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而已。

  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的时间,他发现很多事情,在此之前早就有了迹象,并非是凭空出现的,得亏他是理科生,要是他文科生,万一把《平凡的世界》截胡,不知道那位作家会不会举报自己偷看手稿。

  除此以外,余老师让他买四合院时说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会涨价不少,应该就是基于这个经济过热得出来的判断!

  经济过热的背景就是他读大一这年发生的事情。

  他本以为这88年之前物价都是很稳定的,没想到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