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65章:一二字杀猪大阵(2/6)

军中粮秣拿出来,分与百姓。

  百姓也没有辜负皇帝,不远万里,硬生生用小推车,走着山路小道,一步一个脚印,送来了粮秣。

  主打的,就是一个双向奔赴。

  前几日,皇帝才在帐中,跟他们提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在百姓们,不就是在载着大汉吗?!

  那一个个风吹日晒,手生老茧的百姓们。

  他们推着的,岂止是小推车,岂止是三军粮秣。

  更是大汉社稷,天下江山啊!

  将士们出营,护送小推车。

  有人张了张嘴,想要和百姓们说些什么。

  不过岳少谦治军从严,他们终究还是没有轻言,以免泄露了军中情报。

  只不过一个个将士们,都在身体力行。

  二话不说,接过了小推车,或是将米袋扛在了肩上。

  刘恪拍了拍典褚的屁股。

  没办法,身高差距太大。

  典褚立即会意,一手扛着小推车,一手扛着推车的小老百姓,进入营中。

  终于,当他们把最后一批粮食,送到营中时。

  刘恪望向岳少谦,直接嚎啕大哭,含泪道:

  “离开琼州之前,朕曾言,在民间遗落了一柄金剑。”

  他指着佝偻着背,浑身汗水,一脸土色的百姓,道:

  “这就是朕的天子剑!”

  岳少谦神情严肃的点了点头。

  这金剑,只寻回了剑柄。

  等到收复中原,让天下汉人,重回大汉治下,这金剑才算彻底寻回。

  不知怎么,皇帝一哭,众将士也是更为共情,心中更为坚定。

  陛下在民间,学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技艺。

  但在这民间之中,最为珍贵的,却是那些身无所长,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啊!

  岳少谦挥了挥手,高级军官们,立时给麾下将士们,下达了命令。

  原地休息。

  “可汗如太阳!高高挂天上!”

  将士们纷纷放松,长声高歌,共同庆祝,宣泄着心中喜悦之情。

  刘恪嘴角抽了抽,好家伙。

  这是他之前在振浦郡城之下,翻唱自《狼居胥山行》的《封燕然山铭》。

  没想到,军中竟然已经传开了。

  要是给东胡人听着了,只怕得当场气死。

  不过挺好的,不仅好听,还表达了对大漠的无限向往,汉军马踏大漠的美好寓意。

  主要是写实。

  估摸着很快,大可汗就只能挂天上了。

  将士们也开始渐渐和百姓们,有了些交流。

  毕竟按照刘恪的打算,大汉将士们都是子弟兵,为了天下百姓而战。

  融入到百姓之中,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今天这一幕,无疑说明,军民鱼水情,已经有了初步展开。

  这一幕,不仅是百姓自发为军队运送物资,也不是将士们收到了粮秣,有的吃喝。

  “天下强军啊”

  刘恪翘首以盼,无限向往。

  半年前刚登陆高州,大军还有七万人。

  那时候将士们互不统属,无法捏合到一起。

  看似兵多将广,数量唬人。

  实际上,除了禁军之外的所有兵马,都是乌合之众。

  现在不同了。

  在高州之中,将士们大小数战,更是正面击溃了东胡名将乞颜大显,同时让乞颜思烈大败一场。

  不仅仅是军心可用,也彻底凝聚在了一起。

  现在军民一家亲,更是隐隐有了“信念”,隐隐约约能知道,到底为何而战。

  虽说几经伤亡,也只剩下五万人左右,但比之以往,战斗力何止强了数倍?!

  将士与百姓们,开始互相攀谈着,面上带笑。

  双方在物质上与精神上,获得了双倍满足。

  将士们有的吃,而且得到了百姓们的信赖。

  百姓们则是看见大胜,股筹能大赚一笔,还看到了大汉强军,对朝廷的北伐,更为支持。

  ——

  谢桥桥头堡中,乞颜宗元已经借着大可汗的威望,收拢了不少溃军。

  虽说仅剩下五万之数,但依然是乞颜部之中,少有的精锐。

  短时间内士气低迷,但只要休整一些时日,仍然是天下之中,数得上的强军。

  “居然有五万人未能归还吗?”

  床榻上的乞颜思烈,听着乞颜宗元的汇报,喃喃自语。

  这是他这辈子,输的最惨的一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