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六十七章 苏琦(三)(1/2)

  一年后

  建初四年

  冬

  番汗县

  县府

  “堂弟现在已经是军司马,再立几次军功,怕是要升任校尉,而我混了这许多年,却只升任了县令。”

  “我需要更加努力了。”

  数年的坚持下,苏琦终于升任县令。

  接任县丞的,是郑县令之子。

  而县尉,则是他的妹夫,也就是辽东太守的侄子。

  上任县令这几个月,苏琦也开始了自己之前就想好的计划。

  从归顺县找来许多流氓,挖文家的水渠,烧文家的房子,偷偷宰杀文家的耕牛。

  不仅如此,还煽动文家的佃农和农奴闹事,打死了文家的嫡长子。

  文家多次报官,苏琦也只是把闹事头目抓进监狱作为交代。

  文家想要收买苏琦,让苏琦惩戒那些闹事者,而苏琦却大义凛然道:“予是本县的县令,要为本县万千百姓着想,而且本县两袖清风,焉能收你的贿赂?你若是想要解决闹事者,平日里就对百姓好一点,积攒一些好名声,如此,百姓自然不会闹事。”

  苏琦拒绝了文家的贿赂,显得很高尚,然而,这只是因为苏家真正的目标就是文家,而不是那些钱财。

  苏琦称那些闹事者是被压迫的可怜人,认为是文家对百姓太苛刻,所以才引发百姓闹事。

  一来二去,文家被折腾得不轻。

  在彻底搞死文家之前,苏琦是不会停止迫害的。

  “如今天子召开白虎观会议,确立了三纲六纪,若是文家敢在这个时候闹事,正好将其严肃处理,还能彰显我苏琦的忠君爱国之心。”

  白虎观会议,是朝廷的一次思想统一大会。

  虽然前汉孝武帝时期就确立儒学为官方正统学说,但儒学分为很多派,

  有些派系吸收了道家思想,比较温和,有些派系吸收了墨家思想,比较激进,有些派系吸收了法家思想,比较严苛。

  现在的儒家。已经不是单纯的儒家,而是吸收了其他大家的思想,融贯汇通了,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派系,一是因为吸收了不同的大家,而是因为学派思想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误差。

  比如孔子说的同一句话,这个学派认为是这样断句,是这个意思,那个学派认为那样断句,是那个意思,还有的学派认为其他学派的观点是误传了,他的观点才是圣人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

  各个学派为了论证自己才是正确的,都不得不学习春秋战国的历史,根据孔孟二圣在春秋战国时期干了什么,来侧面证明自己对经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皇帝刘炟召开白虎观会议,目的就是统一思想。

  召集所有儒家学者,都把自己学派的观点说出来,一起讨论,把所有儒家学派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官方的正统思想。

  从今以后,儒家只能有一个思想,那就是官方正式确立的正统儒家思想,其他乱七八糟的儒家思想都是异端,是对圣人的侮辱。

  皇帝刘炟在白虎观融合确立的正统儒家思想,也被称之为【正统儒学】,简称【正学】,又由于雒阳在长安的东边,是在东都确立的“正统儒学”,所以也被称之为【东都正统儒学】,简称【东正学】。

  “东正学”将皇帝视为最高精神领袖,认为皇帝本人就是儒学领袖,带领大家一起钻研儒家经典,带领大家一起拯救天下苍生。

  白虎观会议之后,儒家经书成了《圣经》,不能随意解读,随便乱解读就是挑战皇权,只有皇帝以及被皇帝认可的大儒有资格解读经书。

  释经权被皇帝掌控。

  孔子也进一步被神化,就如同大觉悟者悉达多一样被徒子徒孙们神化。

  从今以后,皇帝不仅要统治臣民的肉体,还要统治臣民的思想。

  “天子不仅是我们的君主,同时也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不仅是天子的臣民,同时也是天子的学生。”

  为了讨好皇帝,苏琦还准备在番汗县建造一座圣人庙,里面供奉孔孟二圣以及七十二贤。

  “庙宇越是辉煌,就越是能彰显圣人的伟大,越是彰显圣人的伟大,百姓才越是容易被圣人的伟大所感化,百姓越是被圣人的伟大所感化,大同社会才越是能够实现。”

  这是苏琦的逻辑。

  征发徭役建造圣人庙宇,不仅能讨好皇帝以及朝中大儒们,还能顺带逼得当地百姓破产卖田,方便苏家土地兼并,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怎么能不做呢?

  苏琦在县城内家家户户都张贴白纸,白纸上写着三纲六纪。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