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一百七十章 水字辈(二十八)(1/2)

  光和元年

  秋

  白露

  辽东郡

  安康县

  县府

  县府

  “见过县尊。”

  “诸位请坐吧。”

  新上任的县令董卓与一众县官打好关系。

  今年可谓是大变化之年。

  上个月,皇帝下令搞了个什么鸿都门学,招收天下人才,只要是付了钱了,不管你出身如何,都可以进鸿都门学进行学习。

  主要是教授内容为尺牍、字画、辞赋。

  在后面的唐宋时期,这些都是科举制里的考试内容,然而,在后汉时期,这些都属于旁门左道。

  看来,不同时期,旁门左道的定义还不一样。

  在春秋贵族的眼里,儒家经学是旁门左道。

  在大汉士族眼里,字画辞赋是旁门左道。

  在唐宋士大夫眼里,手工技术是旁门左道。

  上一个时代的旁门左道,在下一个时代成为主流,而新时代,也有新时代价值观里的旁门左道。

  许多士人都对这个鸿都门学很反感,蔡邕、卢植、阳球等都上书请求撤销这个鸿都门学,认为传授这些旁门左道,会败坏风气。

  “上不正,则下粱歪,君有所好,则民有所效。”

  “如果君主喜爱字画辞赋这些旁门左道,而不钻研经学,那么,百姓也会跟着钻研这些旁门左道,到那个时候,天下的风气就彻底败坏了。”

  朝中大臣越是反对鸿都门学,皇帝刘宏越是要开办鸿都门学。

  “基层官员都是士族的党羽,还不如朕亲自培养一批新的官员。”

  这是刘宏的想法,他之前打压了一批士族官员,重新换了一批士族官员上来,发现也就那样,跟之前的那批士族官员区别不大。

  所以,干脆自己培养算了。

  打压苏家,提拔袁家,或者,打压袁家,提拔苏家。

  到头来,却发现,苏家也罢,袁家也罢,都没什么区别,提拔哪个都一样,打压哪个都一样。

  帝国总归是需要官员来治理的,他一个人不可能管得过来偌大的疆土。

  可是,有文化的人才能管理帝国,你总不能指望连识字算数都不会的泥腿子来管理地方,他们连官府公文都看不懂,他们连赋税都算不明白,让他们做官,还不如让贪官污吏做官。

  可是,有文化的人又大部分是士族党羽。

  所以,这就是矛盾所在。

  你不想用他们,可你不得不用他们,因为你不用他们,帝国更得完蛋。

  泥腿子,比贪官污吏还要靠不住!

  这不是统治者对底层人有偏见,只是实话实说。

  哪来那么多淳朴善良,无非是没那个资格来祸害罢了。

  你要是让一个淳朴的乡下农民获得三公九卿的权力,他比士族还更喜欢拉帮结派,他比宦官还要贪污腐败。

  他淳朴善良,只是因为他是个农民,没有那个权力来祸害天下,没有那个资格来贪污腐败。

  如果当年“苏有妻”“苏昭”父子没有篡夺前苏家,那么,苏家现在也可以是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怜人,也会加入农民起义。

  并不是苏家天生就站在士族立场,而是因为苏家成为了士族,所以苏家才站在士族立场。

  如果苏家是个大壮时期的佃农农奴,苏家也会加入起义军。

  如果苏家篡位取代了刘汉皇室,苏家也会打压士族,苏家也会重用宦官。

  位置不同,想法不同。

  去年,被贬为平民的董卓还在为天下苍生哀叹,怒骂那些士族尸位素餐。

  今年,被提拔为安康县县令的董卓,又开始怒骂那些起义百姓不知好歹,赞美那些士族高风亮节。

  同一个人,可以是尸位素餐,同时又可以是高风亮节。

  等到县署会议结束后,董卓坐在胡椅上,开始处理县中事务。

  这胡椅,是皇帝刘宏推广的,比跪坐用的支踵舒服多了。

  同时被推广的还有胡床,也很舒服,比草席木榻舒服多了。

  不过,由于礼仪的原因,公开场合,大家依旧是跪坐,屁股底下垫个支踵,显得自己有礼貌。

  但是在私底下,除了极少数顽固派,大部分人都会坐胡椅。

  苏家就置办了许多胡椅胡床,不过,都是私底下使用,迎接客人时,依旧使用的跪坐支踵。

  为了成为安康令,董卓可谓是千辛百苦。

  他以袁隗太尉府掾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