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文字辈(四)(1/2)

  半年后

  熹平五年

  夏

  这一年开春之时,西域发生叛乱,西域戊己校尉董卓成功镇压叛乱。

  但,更大规模的战争正在酝酿。

  那些被董卓镇压的西域叛军残军,逃往草原,向鲜卑单于檀石槐求救,希望鲜卑介入西域战事。

  一旦鲜卑人介入西域的战事,那就不是区区一个董卓能够摆平的了。

  西域小国的叛乱被镇压后,庐江郡、琅琊郡、泰山郡、东郡,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叛军,少的几千人,多的上万人。

  不仅如此,在凉州、并州、益州,都爆发了羌乱。

  朝廷征调南匈奴骑兵前去镇压羌乱,又征调乌桓骑兵前去镇压农民叛军。

  然而,乌桓骑兵奉命进入中原镇压叛乱后,一些落单的乌桓骑兵却被当地豪强士族给埋伏了,他们的战马成了战利品,他们自己也成为了农奴。

  平叛大军还没开始平叛,就损失惨重。

  雒阳

  太学

  名士苏斌看着太学门口的石碑经文,若有所思。

  他不是在思考石碑上的经文,而是有了突发奇想。

  这些年,由于经学传承太久,文字出现了误差。

  旧的经书破损,各个儒生抄写经书时,都会抄错字,于是,日积月累下,错误字越来越多,或者说通假字越来越多,经学实际表达的内容已经面目全非。

  同一段话,每个儒生抄写的版本还不一样。

  比如一个儒生抄写的版本中就提到,孔子见两小儿辩日,于是把两小儿杀掉了。

  还有一个儒生抄写的版本中,孔子见两小儿辩日,于是认两小儿为义父。

  还有一个儒生抄写的版本中,孔子见两小儿辩日,却猛然发现两小儿居然是女孩子。

  还有一个儒生抄写的版本中,孔子见两小儿辩日,于是一跃跳到太阳上。

  因为这个原因,大儒蔡邕向朝廷申请,重新统一经文,然后在太学门口刻石碑经文,把重新统一后的经文版本刻在石碑上。

  以后只有石碑上这个经文版本是官方正统版本,其他版本都是瞎编乱造。

  太学门口,众多太学生和儒生,都聚在这里抄写经文。

  而苏斌却不抄写经文,反而想到了一个奇妙的点子。

  “既然经文可以刻在石碑上,那为什么不能刻在木板上?”

  “相对来说,木板还更容易移动。”

  “而且,一块木板也不用刻完整的经文,只需要刻其中一段经文就够了,多准备几块木板,每块木板刻一段经文,不就可以大量印刷很多经文了吗?”

  苏斌是一个懒人。

  别人都在努力抄写经文,他却想通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来避免手抄的劳累。

  这么说,他也打算这么做。

  于是,他从家族找了许多识字的人,让他们先抄写一份石碑经文,他亲自检查没有错误后,就把经文带回辽东,然后吩咐工匠们制作许多木板雕刻经文。

  不知不觉中,苏斌发明了印刷术。

  但他自己没发觉,他只是太懒了,所以才想到这个奇妙点子。

  等到木板雕刻经文完成以后,苏斌一次性印刷了一百份经书。

  这一百份经书,全部放在学堂,给苏家子弟学习使用。

  即便这样还不够,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儒学经文可以木板雕刻印刷,那其他学科难道就不可以吗?”

  于是,他又让木匠们雕刻了《几何学》《数学原理》《军事学》《工匠学》《孙子兵法》《三略》《六韬》《道德经》《商君书》《西河法经》《婆乸多佛经》《飞升经》《圣经》《苏礼》等等

  几何学、数学原理、军事学、工匠学,都是苏清开创的学科,这些年,苏家子弟一直在钻研完善。

  《圣经》是圣教的专属经书,苏家每年都在编撰。

  《苏礼》跟圣经是相辅相成的。

  《飞升经》是张陵(张道陵)被软禁期间编撰的,是一本求仙问道的道教经书。

  在苏斌的指导下,木匠们把这些书籍全部雕刻成木板,然后大量印刷。

  一时之间,苏家的经书大量增加。

  苏渊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是高兴。

  有了这木板雕刻印刷术,以后苏家的学习成本就降低许多了,面对其他家族时,苏家也能更加有优势。

  虽然书籍成本降低了,但是苏家一点也不打算出售这些书籍。

  “这些知识,都是无价之宝,是我们苏家好几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