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莽?苏渊!(十)(2/2)

:“武王(周武王姬发)有玉,名瑜,此子将来必定不凡呐!”

  雒阳令周异很高兴,与众宾客喝到深夜。

  众宾客在周宅入睡,等到明日再离开周宅。

  这倒不是他有神机妙算,只要是个士族家的婴儿,他都会吹对方将来必定不凡。

  又半个月后

  雒阳郊野之外

  缑氏山

  在这里,卢植开办的私学迎来了几个新学生。

  “弟子公孙瓒,见过卢大家。”

  “弟子刘正,见过卢大家。”

  “弟子刘备,见过卢大家。”

  公孙瓒,二十岁,字伯圭

  刘正,十七岁,字德然

  刘备,十五岁,字玄德

  公孙瓒的表字,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

  刘正的表字,是他的父亲刘元起取的。

  刘备的表字,是在求学出发前一天,他的叔父刘子敬给他取的。

  刘元起不顾妻子的反对,资助刘备跟随他的儿子刘德然一起来缑氏山求学。

  这是刘备第一次来雒阳,虽然只是雒阳的郊野。

  虽然少年丧父,不得不织席贩履来维持生计,但刘备是识字的,他的父亲刘弘在他还是孩童时,就亲自当过他的蒙学老师。

  不过,刘备也仅限于识字算数了,对经学不怎么了解。

  前来缑氏山做卢植的学生,学习儒家经学,将给他带来巨大收获。

  除了苏渊、郑玄、卢植,这三个大儒,还有一个大儒也开始声名鹊起,那就是蔡邕。

  【经学研究】苏渊(王莽)>郑玄>卢植>蔡邕

  【名声】郑玄>卢植>蔡邕>苏渊

  攀附宦官,让苏渊名声不太好。

  但,攀附宦官,也让苏渊成为了司空。

  前世,苏渊钻研了大半辈子经学,这一世,他对经学没什么兴趣了。

  “圣人的话是用来忽悠百姓的,拿来治国,百无一用,前一世,我用圣贤书治国,结果天下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