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李景隆是否忠心?(2/2)
朱高爔想不出,建文帝当时听信了谁的劝说,而决定放李景隆一码。
总之,当时朝中形势复杂,并非一边倒地全都力挺建文帝武力削藩。
据他所知,至少徐增寿、驸马都尉王宁等人是暗戳戳力挺朱棣的,必然要不失时机地为朱棣发声。
而且,礼部侍郎董纶建议睦亲藩王;尹昌隆曾劝建文帝把皇位让给燕王;户部尚书郁新上疏反对削藩,认为应予恩遇;户部侍郎卓敬主张将燕王徙封到南昌,以维护亲亲之谊。
建文帝登基没多久,便跟自己的亲叔叔们翻脸动刀子,可能很多武将也不认同,他们心中的立场可能更倾向于燕王,在靖难之役中,不少武将先后归降朱棣,便能说明这一点。
建文帝即位后,过于心急,不仅急于削藩,也急于提高文官地位,礼遇文官,一改洪武年间的重武轻文。
他整日和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等文臣商议军国重事,却忽略了文臣武将间的平衡。
“爔儿,想什么呢?快讲啊”。
老皇帝决心了解靖难之役的整个经过,朱高爔只好硬着头皮讲下去。
李景隆溃败而逃,退至大本营德州。
朱棣虽也损失不轻,但来不及休整,集结兵马紧追不舍,一鼓作气,攻占德州。
李景隆没敢硬抗,早在朱棣抵达的前两天,便已闻风北逃,往济南狂奔而去。
燕兵获得大量粮食储备,补充给养后,在德州稍作休整,便继续追击,锐不可挡,所向披靡,顺利拿下沿途各城,直奔济南追去。
李景隆此时尚残存十几万兵力,守着济南,据城坚守,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他早已被吓破了胆,根本无心恋战,斗志尽丧,毫无战斗力,只顾逃命。
燕军兵锋正盛,凶悍进击,李景隆仓促列阵,阵形混乱,一击即溃,再次落荒而逃。
随即,朱棣下令将济南城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