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第123章 为了心中的悲悯(1/2)

  朱高爔反思自己爱财之心是不是太重了。

  找到有燉笑嘻嘻地问道,“哥哥有没有觉得弟弟太俗气了?”

  “为何这么说?”有燉反问道。

  “一想到李景隆家的巨额财产,心里就馋得慌”,朱高爔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不知为何,猛然想起蜀汉后主刘禅那句名言,“此间乐,不思蜀”。

  一直笑到肚子疼,朱有燉吓得忙向他示意“小心隔墙有耳”。

  “我乃世俗之人,所求无非吃吃喝喝、衣食住行”,朱高爔凑近有燉身边,真挚之情溢于言表,“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弟弟何其有幸,能得到哥哥鼎力支持,不管日后如何风雨兼程,哥哥在我心里最重。

  当年祖父受到郭子兴猜疑,马皇后找到郭子兴说,重八是您的义子,先有义后有子。”

  朱高爔停顿了片刻,又说道:“我们之间如此,先有义,才选择走到一起,不是天生的,是我们在万千人中挑选的,因为契合,因为相互吸引,因为认同,因为有着共同的理念和想法,我坚信我们的关系更牢固,能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我们会一直携手走下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哥哥,我们是因为理想走到一起的,不管经历多少艰险,都能坚定不移地同心协力走下去”。

  朱有燉闻言瞬间眼眶湿润。

  是他的格局大小了,远不如弟弟大气。

  “以势交者,势尽而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

  我们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想法要去实现。

  我相信我们做的事,与父王心中的悲悯一致,他编写《救荒本草》,是为了在灾荒之年,更多的人能活下去,我们是为了,以后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应对灾难,异曲同工”,朱有燉动情地说道。

  朱高爔心中骤然放,不禁展颜,笑容灿烂。

  在这场储位之争中,双方各尽其能,相互攻讦,对各自内部的关系都是重大的考验。

  朱高爔相信,他和有燉能顺利通过这一关,他从未想过当一位雄猜的君主,玩弄权术,从不在他的兴趣范围之内。

  倘若只热衷于权力之争,他和朱允炆又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像大哥朱高炽一样明哲保身,低调谨慎地谋个富贵安稳。

  “王府的护卫,还是交给高煦管吧,名义上是我,实际上是他”,朱有燉不想让弟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不,哥哥,护卫得由你来管,这样才能确保思虑周全,万无一失,我不会亏待二哥的,不过,他性子太急,搂不住火,真地不适合担此重任”,朱高爔认真诚恳地说道,“不止护卫,飞鹰卫也继续归你调遣,我会跟张辅说明白这一层意思。”

  “哥哥,我们的力量本就有限,不能再分散,被对手钻了空子,咱们都将万劫不复,现在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而是最艰难的时刻,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博得一线生机。”

  “哥哥,你看,我们种红薯需要整枝打顶,是为了控制分叉,枝蔓生长茂密,会浪费养分,种植农作物,要想高产,都得要将营养集聚,何况是我们做事?”

  朱有燉听后郑重点头,“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哥哥定会统筹安排好兵力,保护弟弟安全,弟弟只管放开手脚,专心做事”。

  “哥哥,你是弟弟的依靠,有哥做坚强后盾,弟弟才会放心大胆地一往无前”。

  “李景隆那边,先让纪纲主动去接触,送礼应酬什么的,所有的花费,由王府出”,朱高爔望向远处,“告诉他不必低调,无须防备东宫的人知晓。

  打草惊蛇,得让太孙得知咱们一直有所动作。

  只有这样,他才会气急败坏,举止失措,急于求成。

  只要他露出破绽,咱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朱高爔思索了一会儿,又说道:“告诉函达,让雪竹小心行事,除非特别重大的消息,不用着急传递,安全要紧”。

  朱有燉逐一记下,安排下去。

  “哥哥辛苦了,临近大婚,都不得空闲”,朱高爔笑着客气道。

  “父王在京师,自会料理好一切,我坐享其成即可”,朱有燉脸上洋溢着无尽的幸福感。

  “炭笔的生产线快要建成了,书店销量有限,咱们还是得想办法找国字监帮着推广”,朱高爔看向有燉,“哥哥去趟国子监推销一下吧,好酒也怕巷子深,太学生用惯了笔墨纸砚,未必看得上价格低廉的炭笔,几文钱的东西很难彰显身份”,朱高爔说完不由得笑了笑。

  “有钱人看不上,那些家境贫寒地,肯定求之不得,谁不想省下钱,让家人生活地更好些?”

  朱有燉对国字监之行充满信心。

  “棉布庄的掌柜有合适的人选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