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第122章 不从也得从(1/2)

  雪竹这次的消息是通过函达传出的。

  在便宜爹最初给的六名内侍中,函达年龄最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虽体形看上去略显瘦弱,但天生神力,三保搬动都费力的石头,他轻松搞定。

  函达饭量极大,几乎是同龄人的三倍,几乎菜园所有洒扫之类的粗重活计都由他负责。

  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干完活就回屋读书,他涉猎广泛,什么书都读,偏爱技术之类的知识,很少读儒家经典,比如元朝王祯所著的《农书》,上次朱高爔就是从他那儿拿的。

  据说,函达的祖父是元朝的工匠,在官府的手工业作坊做工,整日在匠官严厉监管下,从事繁重的劳作,所得口粮却少得可怜,还经常惨遭克扣,实际上形同工奴,为了生存,许多人不得不将子女卖掉。

  函达的父亲被给了元顺帝宫廷的一名底层老宦官。

  雪竹到京师那日,黎辉例行去学堂检查,朱高爔便让函达临时补缺,跟着去了吴王府。

  菜园的内侍中,雪竹只见过三保和函达。

  宫里所有人都知道三保是吴王的人,私传消息这类私密的事,绝不能让三保出面,因而亦失哈便派了函达前去。

  作为长期的信息渠道,人员配备必须谨慎稳妥,只有函达一人接触雪竹,风险过于集中。

  万一函达被东宫的人发现,雪竹便与菜园断了联系,因此得提前想个万全之策。

  “不如让函辰作为替补,由函达带着与雪竹见一面”,朱高爔缓缓说出自己的提议。

  有燉连连点头赞同。

  吕氏从小生长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吕本曾在元朝为官,在本朝更是官至吏部尚书,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读过几本医书不足为奇。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归皇帝管辖,地位与职权相应上升。

  而在六部之中,吏部的地位居于首位,权力极大。

  虽然不能据此怀疑吕氏行为不轨,但至少说明,她有这个机会和能力。

  朱高爔的分析,有燉深表认同,沉思了一会儿,笑着说道:“太孙近来热衷于挑拨离间,不知他对自己的生母是否深信不疑。”

  “以吕氏低调谨慎的性子,就算她真的做过一些恶事,也不会跟自己的儿子和盘托出”。

  忽而脑中灵光一闪,朱高爔嘴角浮起浅浅地笑意,“他对自己的生母都半信半疑,难怪总想搬弄事非,心理阴暗之人,总以为天下所有人都跟他一样。”

  “太孙也许现在尚未对吕氏生疑,得找个得力的人,煽风点火,在关键时推波助澜”,朱有燉浅浅一笑。

  “找谁呢?”朱高爔饶有兴趣地问道。

  “当然是太孙信得过的人”,有燉故意卖关子。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不可能为我们所用”,朱高爔有些犯愁,打入敌人内部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含山公主只是跟吕氏和太孙妃走得近,在太孙面前则说不上话。

  “最好是名女子,貌若天仙,令太孙神魂颠倒”,朱有燉调侃道。

  太孙坚信纵欲伤身,太孙妃有孕这么久,他连个次妃都没纳,美人计根本行不通。

  朱高爔摇头否决,提出个不太好的法子,“要不还是找李景隆?”

  “他都快恨死咱们了”,朱有燉担心他的忠诚度。

  “父王回京的这几天,陪着李景隆说尽了好话,还送了几样稀世珍品给他,咱们若是诚意相求,他不至于直接回绝吧”,朱高爔心存侥幸地说道,其实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相当没底。

  “他是聪明人,实在不行,让飞鹰卫动起来”。

  飞鹰卫现在归张辅管辖,有燉只能提建议,无法直接发号施令,调派人手。

  传闻,元末,手下有着百十号人马的头目,占山为王,娶压寨夫人,看上了,就派人去请,女方如果心甘情愿,那就皆大欢喜,若是不从,那就直接绑了,弄上山,生米煮成熟饭,不从也得从了。

  朱高爔思绪飘飞,忽然想到这些不相干的,但又似乎有所感悟。

  要不然也给李景隆上点儿手段,省得他总是扭扭捏捏,犹抱琵琶半遮面,索性给他来个痛快的,将他彻底压制,令他不得不服。

  “李景隆生活那么奢侈,他每天的俸禄够吗?”朱高爔意味深长地问道。

  老皇帝整治贪腐,向来不留私情,毫不手软。

  “这方面的事儿,我也怀疑过,以前让飞鹰卫盯了几天,没发现什么异常,但是听说李景隆常年大手大脚,已经把他爹留下的家底挥霍得差不多了,祖父对公主府和曹国公的赏赐甚为丰厚”,有燉分析道。

  李景隆的祖母是老皇帝的姐姐,被封为曹国长公主,他的祖父李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