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

第72章 完结撒花

  第七十二章,完结撒花

  【又三年,苏轼再次被贬至儋州。】

  【儋州比惠州更远,已到了天涯海角。】

  【苏轼虽然年迈,但豪情不减。】

  【到了儋州,继续新办学堂,在这里继续教书育人。】

  【但儋州这个地方,环境真是太恶劣了,儋州乃是宋朝最偏远,最艰苦的贬谪之地。】

  【儋州孤悬海外,交通隔绝。气候湿热,瘴疫横行。】

  【岛上农业落后,粮食依赖海运,一旦台风阻断补给,便要面临饥荒。】

  【更严重的是,这次的贬谪,更加严厉。】

  【朝廷明令,禁止苏轼与当地官员交往走动,甚至不得租住民房。】

  【并且这里土著多为黎族,汉族极少,语言不通,饮食不具,药物无有。】

  【此地又天气卑湿,书籍笔墨尽皆腐坏。连著书都变得艰难。】

  【苏轼给友人的信中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可谓是生存条件极差。】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苏轼依旧继续开办学堂,开化教育,培养人才。】

  【儋州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唐佐,便是苏轼的学生。】

  (上一章写错了,姜唐佐是海南的第一个举人,已修改。)

  【同时,苏轼指导农耕和医药,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并教导百姓识别草药,治疗疾病。】

  【改善饮水设施,带领民众挖井取水,解决饮水卫生问题。】

  【与黎族百姓平等交往,写诗赞美黎族风俗,极大促进了汉族文化和黎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渐渐地,苏轼在儋州百姓中,也有了极大的名声。】

  【但是,苏轼已经垂老矣。】

  【刚到儋州的那段时间,疾病缠身,无药无食,身体已经垮了。】

  【又三年。】

  【又是一个中秋夜。】

  【此时的苏轼,已年近六旬。】

  【朝廷的消息,他已经很少听到了。】

  【大哥的消息,也很少听到了。】

  【儋州孤悬海外,书信都很难送出和收到。】

  【中秋的月,格外的明亮,格外的圆。】

  【苏轼不由想到,年轻时,母亲带着自己和大哥,中秋赏月的场景。】

  【深夜时,自己和大哥不睡觉,躺在屋顶上,聊着关于月亮的故事。】

  【大哥给年幼的自己,诵读着关于中秋的诗词。】

  【那时的月亮,似乎更加的圆,更加的明亮啊!】

  【大哥,已有十年未曾见面了。】

  【就连书信,这三四年也少的可怜。】

  【婉儿,离开自己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她的容貌,自己似乎已经记不太清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明媚的女子,笑容总是那么明亮,似乎身体周围都围着一圈淡淡的光晕。】

  【只是,现在只能自己一个人赏月了。】

  【多么希望,多么希望啊……】

  【但是,人生便是如此。】

  【正此(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