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禁山海

第206章 天下震动,法箓合一!(两章7000求

  南直隶,坐落于文脉荟萃之地的龟山书院。

  书院占地超过二十亩,始建于赵宋年间几度废弃又重建,在大量文人士绅的捐赠下营造的十分精美。

  书院中石牌坊、泮池、龟山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等等都是文人墨客书院学子钟爱的好去处。

  书院核心名为依庸堂,门前悬挂着一副闻名天下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只是此间的主人却实在是有些表里不一,这两句话听在耳中让人感觉分外讽刺。

  高仁高精忠换上了一身儒衫和其他几个年轻的儒士守在门外,默默听着里面各家师长高谈阔论。

  小高总结了一下,这些龟山书社骨干们最核心的主张有两点:

  “反商税却又重农税。

  反对朝廷收矿税、商税与民争利,推动朝廷取消海外贸易税与盐税,同时加重西北农业税。

  百姓吃不饱饭,九边动荡怎么办?我不管!”

  “恢复云蒙时期的包税制,朝廷将收取农业税的权力也下放给他们.”

  高仁知识面很广,对已经消失两百年的包税制也有所耳闻。

  云蒙朝廷将税收承包给地方豪强,允许地方豪强一次性缴纳定额税款后,在辖区内自行征收,也就是赋予他们收税权。

  江南士绅们则通过“诡寄”、“飞洒”、虚报田产、隐瞒税收等方式,实际缴纳的赋税仅为朝廷规定的三成左右。

  剩余七成则被他们通过巧取豪夺转化为了私人财富。

  这可能是最早的三七分账。

  三成是朝廷的,七成是老爷的。

  缴税这事儿不仅不会赔钱,反而能赚钱,也算是开了历史先河。

  在云蒙帝国短短不到百年的历史中,江南士绅一个个通过控制征税权盘剥普通百姓积累了巨额财富。

  高精忠默默听着这些掉脑袋的言论,才真正体会到龟山书社对大昭是何等的“精忠”,心里坑害义父的负罪感一下就少了不少。

  心道:“桑弘羊之问这不是很好回答吗?答案就是我来收税,向百姓收税,想怎么收税就怎么收税。

  只要不是当着皇帝,没有直面千夫所指,他们就敢回答。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义父他们如此阐释精忠二字,那我也有样学样,他们肯定是能理解我的吧?”

  这时,里面有人哀叹民生多艰:

  “从太祖时期开始,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惊怕,为朝廷出多少心力?

  到头来,小有过犯,轻则充军重则刑戮,善终者十二三耳。

  其时士大夫无负国家,国家负天下士大夫多矣!”

  盖棺定论,他们一下子从蛀虫变成受害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安理得起来。

  其他人一起附和:

  “非我等士大夫负国家,乃国家负天下士大夫!”

  “宁为云蒙犬,不为韩家臣!”

  又有人抬出了大昭开国之初各位(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