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58章 皇宋祖训 契丹动心

  禁军改制之后,朝廷对禁军的训练格外看重。

  尽管当下国家无战事,禁军日常以驻扎为要,但身为天子的赵匡胤下诏规定—禁军“五日小操,半月大操”。

  赵匡胤不止对禁军的训练时间有着硬性规定,为防止禁军将领懈怠渎职,他还另外下达了一道圣旨:

  每隔三月,天子都会亲自检阅禁军。

  天子阅兵,宛若战时。

  既是战时,那用的便是军法。

  要是天子在阅兵过程中,发现哪支禁军部队训练不精,先惩戒该支部队的教练使,再治罪一军主将。

  早在担任殿前都点检时,赵匡胤就为禁军编写出一份《训练细则》。

  这一份《训练细则》,可能就是《武经总要》的前身。

  有着赵匡胤精心编写的《训练细则》在,只要禁军将领不存心懈怠,按章训练,禁军的战斗力就能保持着一个较高的下限。

  有皇权亲自监督,足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禁军将领渎职。

  自从有一好大儿后,赵匡胤下达每一道圣旨前,都会习惯性的询问赵德秀。

  “晋王,你怎么看?”

  而赵德秀没让赵匡胤失望,他有所建言道:

  “父皇不如将这一道圣旨刻在石碑之上,作为大宋祖训。”

  每一位开国之君,都有一个喜好—立祖训。

  唐朝有《帝范》,明朝有《皇明祖训》。

  至于赵匡胤的想法颇为特殊,他不想把祖训写在书中:

  赵匡胤可不认为,他与赵德秀的后代都是会主动研读祖训的人。

  赵匡胤打算立一块石碑,将祖训一一刻在上面,然后将“祖训之碑”直接放在宗庙中。

  后世之君可能会有不爱读书者,但极少可能有不去祭拜宗庙之人,因为尊奉宗庙是后世之君的法统来源。

  将“祖训之碑”放在宗庙中,后世之君每逢祭拜时,总能被动接收一些教诲。

  赵德秀虽无法越过赵匡胤立祖训,但他可以影响到赵匡胤的决定。

  既然祖训是一定要立,不如立正能量的。

  类似“与士大夫共天下”之类的,千万别写。

  将天子按时阅兵写入祖训中,一则能大大延缓后世军事废弛的进度,二则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军权的控制,三则可一定程度上培养后世之君的尚武之风。

  能取三利,何乐而不为?

  除去这一点外,赵德秀还建言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渐在朝野间流传,百姓皆赞父皇乃不世出的圣天子,父皇何不将此刻在祖碑上,为后世之君之令轨呢?”

  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座右铭”,赵德秀并不打算抄袭,大宋自有名言!

  赵匡胤是天子,同时是一位父亲。

  哪位父亲,不希望能成为儿子的榜样呢?

  旁人夸赞,赵匡胤当他是谄媚,赵德秀夸赞,赵匡胤则颇为受用:

  “好!就依晋王所言!”

  赵匡胤开心的拍案先定下了两条祖(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