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06章 大喜大悲 车神现世

  大宋建隆元年八月中旬。

  在赵光义遣使前往滁州城内之前,他又做出如下部署:

  赵光义将五万禁军,大致上分为四部,分别由田重进、王全斌、潘美、崔彦进四位大将统领。

  每位大将,皆领兵一万,屯驻在滁州四面城门。

  而赵光义并非不知,他兵围滁州后,李重进很可能带兵来援。

  有围点打援之念的赵光义,将最重要的滁州东门,交给王全斌驻防。

  他自己则亲领着剩余的数千禁军,在滁州城东外另一处驻扎。

  赵光义的想法很丰满。

  若滁州守将能接受劝降便罢,若不接受劝降,那他便以滁州为饵吸引李重进的主力前来。

  待李重进率军援救滁州时,他便汇合王全斌所部,一战将叛军主力消灭,以达首功之效。

  乍一看赵光义这一想法,与当初赵德秀在潞州内的战略思想相同: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要”。

  战略思想赵光义天生不具备,可不妨碍他后天去学习。

  生搬硬套,谁不会?

  后来的战局发展,一切皆如赵光义的“预料”。

  李重进在得知滁州被围后,亲率上万兵马从扬州前往驰援。

  一进入扬州地界,李重进便命军士在滁州东北面的来安城屯驻。

  当赵光义得知李重进果真率军来援后,他不由欣喜万分:

  “叛军每行,皆在吾预料中。

  破敌之日,何迟乎?”

  赵光义兴奋地对着王全斌说出了这番话。

  本来赵光义还因滁州守将不识抬举,数次劝降而不受的行为感到烦恼。

  现在李重进的到来,让赵光义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

  相比于赵光义,王全斌并未那么乐观。

  “李重进,周之宿将,昔年与陛下在军中,俱被赞誉为名将。

  实不可小觑。”

  见是心腹爱将提醒这点,赵光义暂且收起兴奋心思。

  “卿所言有理,彼之军力,一战便知。”

  在李重进领兵抵达来安县的第二日,就有一部叛军渡河来战。

  赵光义得知这一消息后,亲率数千精兵迎战。

  不出意料的是,这一战宋军再度获胜,斩首颇众,更生擒数百余人。

  这一战过后,赵光义心中对叛军的轻视之心愈浓。

  接着赵光义派出斥候渡河,去探来安县的虚实。

  不久后斥候回报:

  “城上旗帜散乱,似士气不振。”

  “城中多有叛兵离城,有散溃之状。”

  见斥候回报的消息,与心中猜测暗合,赵光义忍不住再度对着王全斌大笑道:

  “数次落败,李重进已无力回天矣!”

  说这句话时,赵光义脸上那主动出击的欲望,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郡侯是想领兵,一举击溃敌军?”

  王全斌试探性的问道。

  听见这番询问,赵光义回答的很是干脆。

  “正是!”

  这段时日的相处,让赵光义以为王全斌是一位“谨慎过甚”的将领,为打消(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