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第371章 深层原因 目的背后

  最好的解释也恐怕只有一个:巩固他的权力宝座。

  自宣布江阴抗清起,陈明遇成了江阴实际上的最大的官,掌握着生死予夺大权。

  这几天他过了一把自己说一不二的权力瘾,但他深感自己的权力宝座还未坐稳。

  陈明遇是南明江阴县典史,知道江阴城里士绅们的势力和社会地位。

  许用等秀才及一些铤而走险的人,虽然全力拥护陈明遇当总指挥,上了年纪、家境殷实的士绅们也表面上赞同,但在捐助军饷问题上,他们的沉默,甚或叫袖手旁观,或许能说明他们心里不以陈明遇总指挥为然。

  他们当时或许仅是迫于形势所逼罢了。

  而陈明遇呢,虽“素长厚”,但也不失精明,工于心计,心如铁硬。

  一个心肠柔软的人,能担当典史一职吗?

  不能。

  因为典史是整天与地痞流氓、盗贼、江匪等打交道的人,他会心慈手软吗?

  他能心慈手软吗?

  因此,他精明地计算出,只有通过开展抓奸细活动,才能达到削弱士绅们的权势、巩固自己权力的目的。

  现在,陈明遇的目的达到了。他可以放手大胆地干了。

  但顾横想到这里,也更加明确自己不能暴露真实身份,毕竟陈明遇这样的人,初尝权力的滋味,是不可能希望有人横空出世,来抢夺他此刻一把手的位置!

  到时候,一个不好,反而建虏还未到,江阴城就掀起内讧了!

  顾横不想看到这个局面,在没有万全把握前,即便看到陈明遇的一些不太对的做法,也只能让龚鼎孳想办法去劝陈明遇了。

  顾横将自己想法告诉孟仙舟后,就让孟仙舟退下了。

  此时,顾横望着远方变换不定的黑云,心中有很多无奈。

  顾横在心中梳理了一下,江阴揭竿抗建虏,目的只有一个:拒不执行建虏朝廷的“剃发令”。

  为什么拒不执行“剃发令”?

  因为在明代的江阴人特别是士子们看来,“剃发令”严重违背了汉人千余年来束发的习俗,是对儒家思想的严重挑战,是对汉人特别是读书人的严重的侮辱,是欺祖辱宗的严重的不恭行为。

  一句话,在江阴人看来,“剃发令”就是满人消灭汉人儒家文化的野蛮行为。

  为了维护汉人的儒家文化,江阴人会以死相拼,试图确保儒家文化的独立。

  其实,江阴人拼死维护的是已过时的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已僵化的“华贵夷贱”儒家的民族观。

  江阴人拼死不肯剃发的表现,仅是民族主义的表现。

  民族主义是贬低其他民族文化的,是片面地把本民族的文化视为唯一优秀的文化,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江阴人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自大,其实是明末清初文化危机的表现,是丧失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卑的一种表现,是对文化自暴自弃的一种表(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