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熙传

强攻(1/2)

  191年,豫州战场上。颖北。

  孙策不顾程普反对,对曹操大营,发动了强攻,双方进行了白刃战。

  曹操/死守大营,就是不出门迎敌,这让孙策很是无奈,而且战果不佳。

  这一次,孙策来到了,曹操大营前。

  他如同往常一样,进行着挑战,“曹操,你个胆小鼠辈,只会做缩头乌龟,有本事出来决战。”

  大营中的曹昂,看到孙策辱骂,自己的父亲,他甚是恼火,“气煞我也,父亲,孩儿请战,去战一战孙策。”

  “哼,这算什么,骂你父亲我的人,多了个去了,难道都咬回来?”曹操先是冷哼一声,又欣慰地拍了拍曹昂,“不急,待其士气稍弱,再报仇不晚。”

  “孩儿明白了。”曹昂面色稍缓。

  接着,曹操下达命令,不和孙策交战,更是高挂免战牌,这让营外的孙策,很是憋屈,好像打在了棉花上。

  ~~~

  曹操:哼,我曹孟德,若有百战之精锐,还容你孙策,在此放肆?

  陈留募兵以来,到现在也就月余,而且曹操手上,也没有多少骑兵。

  按照他曹操,以往的个性,若有千把骑兵,他肯定去浪,不袭扰孙策后方,搅个天翻地覆,他就不姓曹。

  有道是,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没辙,现在的曹操,手头不宽裕,就连军需器械,还仰仗袁绍呢。

  。。。。。

  至于长安方向。

  董卓感觉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更加沉迷于,酒色之中,慢慢掏空了身体,朝中大权,尽入王允手中。

  要不是西凉军权,还在董卓手中,暗中的反董势力,那早就起事了。

  晚年的董卓,他想与世家和解,所以,王允就是那个中间人,不过可惜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世家并不想和董卓合作,而且他们也看到了,董卓年纪大了,英雄迟暮、命将不久矣。

  而且,王允幕府中的荀攸,已经暗中训练了,一批敢死之士。剩下的那就是,等待时机了。

  ~~~

  政治这玩意儿,很是血腥的,特别是权力中心,更是如此。

  活到最后,才能代表正义。才能审判正义,才能解释正义。

  董卓的位置,从本质上来说,他没有和世家,妥协的余地。

  董卓他首先是,关西豪强的代言人,其次是,西凉军的话事人,这些底层逻辑,决定了他无法,与关东世家和解,起码董卓不可以。

  然而,到了袁熙时代,出现了新的契机,常年的征伐,导致了双方力量,都严重削弱,这也给袁熙,整合豪强与世家,提供了天时。

  。。。。。

  “想我袁术,出身名门,少为将相,近二十载,承袁家祖业,威震天下,时至今日,何以沦落至此哉?”袁术行至乌江,悲怆不已,泣如雨下。

  乌江,战败后的袁术,不得已之下,走长江水路,北上投奔袁熙。

  这里,霸王项羽,曾经自刎于此,行至乌江,袁术更加,悲不自胜。

  孙坚致信袁术,想邀其入江东,暂度时艰,不过,袁术拉不下脸面,他拒绝了,孙坚的好意,执意北上。

  不过,临走之前,袁术将女儿,托付给了孙坚,并指孙权为女婿。

  。。。。。

  道德仁义,礼乐秩序,是限制强国的,一旦封印解锁,那么小国面临的,将会是一头,来自深渊的巨兽。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只有血与火。

  袁熙:汉末乱世,诸侯伐交,攻战不断,我袁家,当变法图强。

  。。。。。

  寡人不德,无恩于百姓,此过一也,寡人不孝,无礼于父母,此过二也,寡人不仁,无慈于兄弟,此过三也。

  晋太宗,宣武帝,实录。

  晚年,宣武帝袁熙,回首往事,想起种种,感慨万千,怅然惘失。

  。。。。,

  “小子我要,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以御宇内,吞天下以亡诸侯,据两京以临四海。”袁熙无限地感慨着。

  197年,袁熙,执掌河北。

  黎阳之战,张颌挡住了,曹军的进攻,加以粮草告罄,曹操不得不,撤回黄河南岸,袁熙得以喘息。

  不过,此战之后,攻守势易,曹强而袁弱,河北也危机四伏。

  虽然,内忧外患,但是,宣武帝袁熙,也终于登上了,历史的前台。

  黎阳战后,司马懿,出山。

  。。。。。

  万年公主,刘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