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熙传

清河(1/2)

  191年,冀州北部,河间。

  “俊义,邺城方向还没消息吗?”

  高览焦急地进入了,张颌行军大帐问道。

  “子奂,我有不好的预感,别忘了之前,袁绍不是说要增援邺城吗?”张颌来到地图前,指了指黎阳。

  “俊义你是说,袁绍偷袭了邺城?”

  此时,高览还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嗯,八九不离十了。”张颌蹙眉道。

  高览吸了口气,“我们要怎么做?”

  “即刻拔营,退往清河。”张颌缓缓起身,做出了决断。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末将领命。”高览施礼而去。

  ~~~

  张颌撤退清河,可以说直接将渤海,暴露在了公孙瓒的眼皮底下,袁绍和公孙瓒之间,再也没有屏障。

  此时,渤海守将为崔巨业,乃崔家之人,名门之后,可惜才能一般。

  这也是,袁绍用人的,一贯作风,重门第而轻德才,也是时代背景。

  这也使得,一大批的,有志之士,转而投靠了曹操,为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虽贩夫走卒,亦举而用之。

  袁熙:曹世叔用人,不拘一格,兼纳百川,有文王之风,吾不如也。

  。。。。。

  191年,冀州。邺城。州牧府。

  “显奕,你替父亲去韩府,吊唁韩立公子。”

  袁绍压抑着怒气,看了眼袁熙轻叹一声。

  袁熙不由一愣,随即起身应道,“诺。”

  袁熙刚要走,又被袁绍叫住,拍了拍袁熙肩膀,安抚道,“等等,上次发火,是父亲的不对,没吓坏你吧。”

  袁熙顿了顿说道,“没有,是孩儿的错。”

  “你不用如此,父亲心里有数,你去帮我安抚下韩馥。”袁绍摆了摆手道,他也知道袁熙的无奈。

  “孩儿明白了。”袁熙施礼而退。

  ~~~

  打了袁熙后,袁绍是后悔的,毕竟,袁熙可是他,最为器重的儿子。

  但是,仙鹤楼事件,影响恶劣且深远,袁绍又不得不,惩戒袁熙。

  王侯之家,身处其中,是很压抑的,袁熙过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是,天道公平,袁熙享受了,袁家的荣耀,那么,也必须承受,他人不可承受之苦,这很公平,对吧。

  韩家之事,袁绍得给一个交代,当然也仅此而已,如果,韩馥不识抬举,他袁绍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

  191年,长安,相国府。

  “我听说,这一路来,都是先生之谋,可有此事?”听了刘和叙述后,董卓又审视着田畴。

  “区区小计,不当入相国法眼。”

  田畴心中咯噔一下,于是谦虚回道。

  “先生有大才,不如留下来,替朝廷效力?”

  董卓对田畴,起了爱才之心,抛出了橄榄枝。

  “今朝廷人才济济,我一边塞匹夫,登得天子之门,恐有损相国声望。”田畴委婉拒绝了,董卓的招揽。

  “也罢,先生从安定来,河东黄巾之事,你有何看法?”董卓也不强人所愿,于是他换了个话题。

  “回相国,河东黄巾不足为虑,卫将军已击败其主力,且其无粮草支援,我以为不出半月,黄巾必当自退。”闻言,田畴为董卓,细细分析道。

  “嗯。有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说罢,董卓舒了口气,越看田畴越顺眼。

  ~~~

  田畴,字,子泰,奇士。

  董卓之所以,要招揽田畴,那是因为朝廷中,他几乎无人可用。

  汉末天下,乃世家天下,想要越过世家,有些事,真的很难推动。

  董卓,曹操,刘备,终其一生,都想改变,这一局面,可惜,他们都失败了。

  这也给袁熙,留下了宝贵经验。袁熙用人取士,一分用宗室,三分用世家,五分用寒门,无可奈何。

  说实话,袁熙能做到这一步,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再继续推进,那就要被反噬了。

  这之后,宣武帝袁熙,制订了一个,两百年的国策,温水煮青蛙。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