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十一章:能量点的妙用与困境(1/3)
106点能量。
这个数字如同沙漠中的一捧清泉,虽然解渴,却远不足以支撑苏云澈攀登量子芯片这座险峰。找到获取能量的途径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持续地“添柴”让星火熊熊燃烧,成了他面前新的、更复杂的难题。
开源文档的传播如同石沉大海。那份上传到匿名开源平台的简化版石墨烯制备方案,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苏云澈每天都会登录那个匿名账户查看,访问记录始终为零。开局10点能量的“首充奖励”更像是系统给予探索者的鼓励,而非可持续的通道。
“传播范围:微弱。影响力:微弱。”系统的评估冰冷而客观。
苏云澈坐在掩体实验室冰冷的工作台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目光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扫过:嗡嗡作响的二手设备,封装好的石墨烯样品,以及系统界面上那份依旧被大片灰色迷雾笼罩的量子芯片蓝图。
“影响力……”他喃喃自语。开源传播效率太低,必须找到更有影响力的方式。正式发布产品?成立公司?那需要时间,需要面对王浩的狙击,需要应付沈清歌更深入的审视,风险太大。技术授权?在专利壁垒尚未完全由叶知秋构建成铜墙铁壁之前,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那个一次性EMP装置的残骸上。一个念头电光火石般闪过:技术威慑!
如果有一种技术,既能展示星火的潜力,又能形成实际的威慑力,保护自身安全,同时这种技术的“展示”本身又能引发足够的关注和影响力……这不就是一举三得?
他立刻调出系统奖励的【微型超导储能装置蓝图(一次性)】。虽然使用一次后已经报废,但蓝图还在!其核心原理——利用超导材料在特定结构下储存巨大能量,并在瞬间释放特定频段强电磁脉冲(EMP)——清晰无比。
“如果能将其小型化、可控化、甚至……多次使用……”苏云澈的心脏开始加速跳动。这不仅仅是防御武器,更可能是开启新领域(如微型高能脉冲电源、非致命性安保、甚至特定频段电磁治疗?)的钥匙!而且,这种带有“黑科技”色彩的技术展示,一旦在特定小范围内“泄露”或“被迫使用”,必然能引发远超开源文档的关注和震撼!
方向有了,但如何实现?蓝图是一次性的,设计思路固定。要改进,就需要研发!而研发的核心难点,除了结构设计,更在于那关键的‘超导材料’!系统的一次性装置使用的是某种未知的、性能优异的超导材料。而现实中,主流的低温超导材料(如铌钛合金)需要液氦冷却(成本高昂),高温超导材料(如钇钡铜氧)性能不稳定且难以加工,常温超导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需要一种性能接近系统材料、但更容易获取或制备的替代品!或者……利用现有材料,通过结构优化和能量点辅助,强行达到类似效果?
【系统,消耗20点能量,扫描分析现有可获取材料(铌、铌钛合金、钇钡铜氧薄膜样品等)在蓝图结构下的能量储存效率极限及脉冲释放稳定性模拟。】
【指令确认。能量点-20。扫描分析中……模拟推演中……】
【分析完成:
*铌:储能效率预估17.8%,脉冲频段稳定性C级(易偏移),结构应力耐受度低(高概率损毁)。
*铌钛合金:储能效率预估24.5%,脉冲频段稳定性B级,结构应力耐受度中。
*钇钡铜氧薄膜(YBaCuO):储能效率预估41.3%(理论值,受薄膜质量影响极大),脉冲频段稳定性D级(极不稳定),结构应力耐受度极低。
*综合评估:现有材料无法稳定实现蓝图设计目标性能(储能效率需>80%,稳定性A级以上)。强行构建,效果将远低于一次性装置,且存在高频次使用后材料不可逆劣化及结构崩溃风险。】
冰冷的分析结果如同又一盆冷水。86点能量换来的结论是:此路不通!现有材料性能的天花板,死死卡住了他的构想!
苏云澈一拳砸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挫败感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上来。能量点获取艰难,使用起来更是杯水车薪!量子芯片遥遥无期,连一个改进版的EMP装置都因材料限制而步履维艰!
就在这时,那部用于联络深蓝资源的加密通讯器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不是电话,而是最高级别的文字加密警报信息:
**“警报:检测到针对‘深蓝共享网络-瑞士节点-匿名任务ID:SL-XG-009(苏云澈的石墨烯测试任务)’的异常高权限数据调阅请求!请求来源IP经过多重伪装,但追踪特征指向:龙国国安九局(内部代号:盘古)!请求被深蓝防火墙‘女娲’拦截并溯源警告。对方已停止尝试,但风险等级:极高!建议:立即评估信息泄露程度,提升自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