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系统还被绿

第一卷:第十章:量子之路,残缺的拼图(1/3)

  沈清歌带来的“战略资源伙伴”协议,如同注入星火引擎的第一股高能燃料。

  权限密钥发来的当天,苏云澈便通过深蓝的加密通道,接入其庞大的全球实验室共享网络。

  冰冷的电子目录在他面前展开,如同打开了一座科技宝库的大门: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地下超净实验室、日本筑波科学城的超导材料测试平台、加州硅谷的顶级芯片封装线……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圣地,如今向他敞开了部分非核心区域的大门。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锁定了几个具备超低温(mK级)测试环境和超导材料制备能力的节点。利用深蓝的匿名通道,他将几份关键的石墨烯样品和一份经过精心伪装、只包含特定参数测试需求的“材料性能极限验证”任务书,发送了出去。深蓝的资源和效率令人惊叹,不到48小时,一份份详尽、权威、数据完美得令人窒息的测试报告就反馈回来,为叶知秋的专利攻防战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弹药”。

  叶知秋的动作同样雷厉风行。在收到苏云澈提供的、基于深蓝实验室权威测试的完美数据包后,这位“律政界冰山女神”展现出了与其名声相符的强悍手腕。她没有直接联系苏云澈,而是通过加密通道发来了一份长达数十页、措辞严谨如手术刀、逻辑缜密如堡垒的《全球核心专利布局与风险规避建议书》。

  这份建议书让苏云澈看得心惊肉跳,同时又佩服得五体投地。叶知秋不仅完全理解了他制备工艺的精妙与核心价值,更以令人发指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为他规划了一条堪称“铜墙铁壁”的专利之路:

  1.核心专利“化整为零”:将制备工艺拆分成七个看似独立、互不关联的“子专利”,分别在全球七大主要专利区(美、欧、中、日、韩、印、巴西)的不同主体(深蓝提供的离岸匿名公司)名下提交。每个子专利都包含部分核心步骤,但又巧妙地嵌入大量烟幕弹技术细节和迷惑性权利要求,确保单独看价值有限且容易被绕过,但七者组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王炸”。

  2.“外围专利”火力覆盖:利用苏云澈之前提交的大量外围专利,围绕核心工艺可能的应用场景(电池、传感器、复合材料、散热等),构建了密密麻麻的“地雷阵”。这些专利不求杀伤力,只求制造障碍,迫使任何潜在对手在靠近核心时都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排雷。

  3.“防御性公开”陷阱:叶知秋甚至建议苏云澈在特定时间点,通过非专利渠道(如技术论坛、开源社区马甲)公开几项与核心工艺擦边、但实际已被其外围专利覆盖的“次优技术方案”。此举旨在引诱竞争对手投入资源研究这些“诱饵”,浪费其时间精力,同时为未来可能的专利诉讼埋下“对方侵犯我方在先公开技术”的伏笔。

  4.“专利池”预埋钩子:建议苏云澈未来在适当时机,以匿名主体牵头组建一个石墨烯相关技术的“专利池”,将部分外围专利和公开的次优方案打包授权。此举既能创收,又能将大量竞争者纳入可控的授权体系,分散火力,同时核心的七个子专利则牢牢掌握在苏云澈手中,作为终极威慑。

  “毒!太毒了!”苏云澈看完建议书,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随即眼中爆发出兴奋的光芒。叶知秋的策略,完美契合了他的需求:安全、隐蔽、最大化保护核心,同时为未来商业化和打击对手埋下无数暗桩。这不仅仅是法律保护,更是一套完整的、攻防一体的商业战争机器蓝图!

  他立刻在建议书上签下了电子授权。叶知秋这台精密而冷酷的法律机器,正式为“星火科技”开动!

  专利的护城河在叶知秋的操刀下以惊人的速度构筑。然而,当苏云澈将目光投向系统空间内那份幽蓝的、依旧被大片灰色迷雾笼罩的【基础量子计算模块设计图(残缺版)】时,一股强烈的无力感瞬间取代了专利布局带来的兴奋。

  石墨烯的成功,建立在系统提供了完整的、可执行的制备方案基础上。但量子芯片不同。这份蓝图是残缺的!核心的量子态稳定模块、超导材料接口、能量引导路径……这些最关键的“心脏”部分,依旧隐藏在迷雾之中!

  沈清歌提供的顶级实验室共享网络,确实让他能接触到超低温测试环境和超导材料。他甚至利用权限,匿名订购了一些基础的超导材料(如铌、铝)和用于制作约瑟夫森结的氧化铝靶材。但问题在于——他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蓝图残缺的部分,如同缺失的密码。他空有顶级的实验室权限,却像拿着最高级的厨具和食材,却不知道菜谱的厨师,无从下手。

  【系统,消耗50点能量,推演补全设计图中‘量子态稳定模块’部分。】

  【指令确认。能量点-50。推演中……警告!能量不足!推演‘量子态稳定模块’(基础)需最低能量:500点。推演失败。能量点已返还。】

  冰冷的提示音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尝试。

  能量点!又是能量点!他现在只剩下96点!距离500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