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六章:简陋实验室,石墨烯的奇迹(2/3)
热浪隔着厚厚的炉壁席卷出来,仓库里的温度明显升高。汗水顺着苏云澈的鬓角和脖颈滑落,浸湿了衬衫的领口。但他仿佛毫无察觉,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炉膛内那正在发生的、肉眼无法看见的神奇反应上。
高温下,石墨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被剧烈氧化、剥离、膨胀……又在特定温度和还原气氛下,被还原、重新排列组合……系统提供的配方和流程,像一把精确的钥匙,正在强行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引导着碳原子编织成那被誉为“奇迹材料”的二维网格结构——石墨烯!
漫长的等待。每一分钟都像一个世纪。苏云澈像一尊雕塑般伫立在管式炉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温度曲线和计时器。脑海中,那份制备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反复推演。失败的可能性如同幽灵般盘旋——比例偏差?温度波动?气体纯度?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能量点剩余:121点。】
他甚至考虑过是否消耗能量点进行“低概率事件干预”以确保成功,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系统的能量点太珍贵,他要留着用于更关键的量子芯片推演或信息防护(沈清歌的扫描让他心有余悸)。而且,他必须依靠自己!这是他点燃“星火”的第一块基石!
终于,计时器发出“嘀嘀嘀”的提示音。反应结束!
苏云澈的心脏猛地提到了嗓子眼!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严格按照流程:停止加热,维持氩气氛围自然降温。这个过程同样漫长而煎熬。因为这也关乎苏云澈的未来,毕竟钱总有会用完的一天,但是有一个生钱的机器,那将会有源源不断的钱,或许金钱对于苏云澈是可有可无,他更想要的可能是声望,一个可以让曾经背叛他的人而感到后悔的无上声望。
当炉膛温度最终降到安全范围,苏云澈迫不及待地(但仍保持着谨慎)打开炉门。一股热浪混合着特殊的气味涌出。他戴上厚厚的高温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石英舟取出。
灯光下,原本装着深棕色混合溶液的石英舟内,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近乎透明的物质。它看起来如此脆弱,如同蝉翼,又带着一种奇特的金属光泽,在灯光下折射出微弱的、彩虹般的光晕。
是石墨烯吗?还是只是一层灰烬?
苏云澈的心跳如擂鼓。他用特制的、表面极其光滑的刮刀,极其轻柔地刮取了一点点样品,转移到一片超洁净的硅片基底上。然后,将硅片小心翼翼地放入旁边的高速离心机中。
离心机开始旋转,发出低沉的咆哮。这是去除可能残留杂质的最后一步。
几分钟后,离心停止。苏云澈取出硅片。上面,那层近乎透明的薄膜依旧附着着。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验证!
仓库里没有价值千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或原子力显微镜(AFM)。但这难不倒苏云澈,系统提供的简易制备法,本身就包含了几个快速验证纯度和层数的“土办法”。
他首先拿出一支强光手电,将光束垂直打在硅片那层薄膜上。如果薄膜是单层或少层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透光性和电子特性,光线在薄膜边缘会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如同彩色油膜般的干涉条纹!
苏云澈屏住呼吸,将眼睛凑近。
手电的强光如同一道利剑刺破昏暗。在光束边缘与那层透明薄膜接触的地方……
一道清晰、绚丽、如同彩虹般不断变幻的干涉条纹,赫然显现!
成了!苏云澈的瞳孔瞬间放大!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如同电流般瞬间窜遍全身!这是石墨烯最典型的宏观光学特征之一!
但这还不够!他强压住激动,迅速进行第二步验证。他取出一小片透明胶带,极其小心地粘在那层薄膜上,然后轻轻撕下——这是简易的“胶带剥离法”。如果薄膜是高质量的石墨烯,它会被完整地转移到胶带上,并在胶带上展现出更强的光学干涉效果。
胶带被撕下。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粘在胶带上的那层薄膜,果然呈现出更加明亮、更加绚丽的彩虹色干涉条纹!如同将一小片凝固的彩虹握在了手中!
“呼……”苏云澈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口气仿佛憋了太久太久,带着劫后余生般的颤栗和巨大的、几乎要将他淹没的成就感!他成功了!在这样一个简陋破败的旧仓库里,依靠着系统提供的配方和自己精准的操作,他亲手制备出了高纯度、少层(甚至可能是单层)的石墨烯!
这薄薄的一层物质,其价值远超同等重量的黄金!它是未来无数尖端科技的基石:超快充电电池、超灵敏传感器、超强复合材料、颠覆性的芯片散热方案……其蕴含的商业潜力,足以让任何资本巨头疯狂!
他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容器将剩余的样品封装好,如同捧着世界上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