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7章 面试博弈,静水深流(1/2)

  市图书馆窗外的月光漫过窗棂,在他手边的面试通知上投下一片银霜,“明天上午九点。”几个字被照得发亮,像是某种命运的倒计时。

  这时,肖锋心手机震动了一下,刘学姐的消息像根细针轻轻挑开他的神经——“明天休息室,有人要搞事情”。

  屏幕蓝光映在他微皱的眉心,指节不自觉地叩击书页,发出细微的“哒哒”声,像心跳的节奏,一下一下敲在耳膜上。

  楼下传来清洁工收垃圾的声响,塑料桶碰撞金属推车的哐当声混着远处便利店的电子音:“欢迎光临”,机械而冰冷,与市图书馆自习室的静谧形成奇异的对照。

  突然有男声从斜对面的楼层飘过来,带着刻意拔高的尾音:“张教授去年还来我们家吃饭,说现在的年轻人啊,光会做题可不够。”

  声音穿透楼板和夜色,清晰得令人不适,像是特意为谁准备的一句挑衅。

  肖锋抬眼望去,对面大楼某间亮着灯的休息室里,林涛正倚着真皮沙发,手腕上的蓝气球表在玻璃幕墙上晃出光斑。

  皮质沙发的吱呀声隐约传来,还有冰块在玻璃杯中叮当作响的清脆,像某种炫耀的背景音乐。

  他旁边围了三四个考生,有个戴金丝眼镜的男生谄媚地递水:“林哥这关系硬啊,面试题是不是都有数了?”语气轻浮,却带着几分真实的羡慕。

  “也没什么。”林涛接过水,指节敲了敲茶几上的公文包,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就是上次陪我爸参加学术论坛,张教授喝多了说漏嘴,说现在的面试就爱考大局观。”

  他余光扫过肖锋所在的自习室方向,嘴角扯出个若有若无的笑,“有些人啊,笔试分再高,面试可能连门都摸不着!”

  肖锋的指尖在《三十六计》的“假痴不癫”页角轻轻一折,纸面留下一道细小的褶痕,像一场无声的回应。

  他想起母亲调解邻里纠纷时总说:“急着亮底牌的,往往手里没王炸。”

  窗外的风掀起书页,露出夹在中间的便签纸,母亲的字迹在月光下清晰如昨——“锋儿,理直气和最要紧。”

  他合上书,将面试通知小心收进帆布包,起身时扫了眼墙上的挂钟:八点十七分,该回宿舍了。

  挂钟的滴答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仿佛时间也屏息等待明日的到来。

  第二天清晨,面试大楼走廊飘着咖啡香,混合着空调冷气的金属味道,让人精神一振。

  脚步踩在地毯上,柔软又沉实,像是走进一场无声的战场。

  肖锋在休息室门口站定,就听见里面传来林涛的笑声:“张教授特别提到,现在基层最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肖锋推开门走进去时,七八个考生的目光唰地扫过来。

  林涛斜倚在窗台,手里转着支万宝龙钢笔,见他进来,故意提高音量,说道:

  “肖同学来了?正好,我刚和张教授通了电话,他说今年面试就看谁能把大局讲明白。”

  “能进面试已是幸运,贵在参与!”肖锋走到角落的塑料椅坐下,把帆布包放在腿上,塑料椅在他坐下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一个不合群的声音。

  “我只想把该说的说完。”肖锋说得很慢,尾音轻得像片羽毛,却在安静的休息室里荡开涟漪。

  戴金丝眼镜的男生先反应过来,笑着打圆场:“肖同学这心态好,我们都该学学。”

  几个女生跟着点头,连原本凑在林涛身边的考生都陆续散开,去看墙上的面试流程表。

  林涛的钢笔“啪”地砸在茶几上,木质桌面震颤的声音像一声警告。

  他盯着肖锋微垂的眼睫,喉结动了动,终究没再说话——刚才那句“该说的说完”被考生们传开了,此刻连候考室的工作人员都朝这边多看了两眼。

  “37号肖锋,到面试室二面试。”九点十五分,引导员的声音像根线,将肖锋拽进铺着红地毯的面试室。

  地毯柔软的脚步感让他步伐更稳。

  七位主考官坐在长桌后,中间那位戴银边眼镜的老者正是张教授,见肖锋进来,他镜片后的目光闪了闪。

  室内光线柔和,空气中浮动着铅笔书写和纸张摩擦的沙沙声,那是思考与判断交织的声音。

  “第一个问题。”主考官里最年轻的女考官翻开文件夹,“你如何看待‘牺牲少数人利益换取多数人稳定’?”她指尖在“牺牲”二字下压出白印,像是在试探。

  肖锋注意到她的神情变化,

  “我大学导师曾说过。”肖锋向前半步,腰板微弯成15度,声音平稳如常:

  “正义不能打折,哪怕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他听见身后传来抽气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