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医春色

第60章 考上

  住在北安坊,找王婶接生的人家比乡下还多,大多城里的,少部分城郊的。

  由于京城住宅密集,距离不远,王婶比住乡下时要轻松一些。

  她不敢再带芍药去接生。芍药被多个产妇提意见,说她手重,掐得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这让芍药十分郁闷,不得不掐掉当稳婆多挣钱的愿望。

  她又立下另一个宏愿,要当比半夏还优秀的丫头,把姑娘和小少爷服侍好,把家打理好。

  她还有一个发现,姑娘喜欢花,她必须把花侍弄得最好。医术她比不上半夏,总要有一样比半夏强……

  冯初晨也忙碌,她出诊会带半夏去。除了上阴神针,其它医术都手把手教她。

  自从推行冯氏噎克立法以来,光京城救下的孩子就有三人,这种法子也被广泛接受。

  冯医婆传人冯小大夫在京城名声鹊起。

  三至四月间,请冯初晨上门诊病的有十二家,都是京城的有钱人家。家里产妇难产,又确认乳儿有危险,请她去产房外候着施上阴神针。

  冯初晨不是正规大夫,没有明码标价,也没有责任必须治病。怕她不去,给的出诊费都很高,一至五两银子银子不等,无意中也把冯初晨的价格哄抬起来。

  贫穷人家几乎不找冯初晨,不确定乳儿是否需要施神针,高价诊费请个不一定需要的人不值当。在有些人看来,五两银子别说出诊费,就是施神针都不愿意。

  冯初晨还真用上阴神针救下一个乳儿,止血针救下两个产妇。

  那十二家的诊费、神针费、治疗费及赏银,一共挣了一百一十二两银子,还有两斤茶叶几块绸缎。

  通过学习和实践,再结合前世经验,冯初晨已经解决了冯医婆手札里的几个难点,妇科和儿科方面的医术比前世突飞猛进。

  还有一些难点会继续探索,包括深化上阴神针……

  王婶接下的死儿,或者冯初晨看到的死儿,家人愿意埋去青苇荡的,冯初晨和王婶都会带着大头把死儿埋去青苇荡。然后,二人会在老宅住一天,摘些新鲜菜蔬回城。

  冯初晨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日子过得快乐充实。除了去看病,抓紧时间学习,想想医馆规划,唯二的乐趣就是逗逗小正太和种种花草。

  小院被她和芍药拾掇得花团锦簇,像美丽的小花园,似乎来她家的蝴蝶和蜻蜓都比别家多。

  青中泛黄的杏子也快成熟了。

  冯不疾的生活也非常充实,不止学习文化课和简单的医书,还要抽时间带着大头去宅子后面遛弯慢跑,跟邻居家的几个孩子也玩得非常好。

  小家伙有冯医婆的聪明坚韧和善良,也有冯医婆没有的圆滑与世故。

  冯初晨乐于看到他的这种成长,也有意往这方面引导。

  再快乐豁达一些就更好了。

  除了有几家邻居爱私下议论冯初晨的“丑事”,前两个(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