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计划,十个里面有一两个能完成就已经相当相当相当不错了!”
苏澄给张烊文举了很多例子。
“波士顿的高速公路项目,预计划10年完工,结果用了20年。”
“悉尼歌剧院预计划6年完工,结果花了16年。”
“网络作家计划自己一两个小时就能写完一天的稿子,最多最多不超过三小时。”
“结果接完的时候比最慢的情况还要再超出三四个小时,累计用了六七个小时。”
这种预估错误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主观、客观上的因素。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的,总是会错误的判断和估计。
在计划的时候是100%完全理性的纸面数据,但实际上会受到感受、情绪、想法的影响。
延伸到个人的经济情况亦是如此。
“你有空可以去资料库搜A0098这一套卷宗看看,里面有详细的调查统计和结论。”
叶黎也没看过这一套卷宗,她随手就拿出手机搜了一下,发现这是一套1998年的卷宗。
作者现在目前仍然在集团任职,职位是帝豪集团某金融分公司的CEO。
“我可以简单给你概述一下里面的内容。”
“大概意思就是,你以为自己这个月花1000块钱就够了,但结果会花1700块钱。”
“如果你参照上个月自己实际花费1640可能会更准确。”
“他时隔两年以后有再对这些调查对象进行统计调查,这些人仍然预判自己每个月只花1000块钱就够了。”
“如果这些调查对象本身还有想存钱的想法,预测自己这个月的花费会更少,可能认为自己这个月只需要800块钱就够了,但实际上花的一点都不少,甚至花的更多了,超过了之前的平均水平。”
所以说。
苏澄给张烊文的建议就是:忘掉计划。
计划就是一坨狗屎。
总会有各种各样需要的开支,最后导致计划崩溃。
像什么pdd的《先用后付》,花呗,等一切信贷产品更要警惕。
因为付钱的时候没有‘阵痛感’,就会更容易消费。
其实这些人只是把这个感觉延后了,等到了还款日就心痛不已,下个月继续消费,周而复始。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电子商务平台千方百计的让用户开通‘先用后付’的原因。
并且千万千万要警惕【小额免密】这种东西。
这玩意儿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的樱花岛和美利坚,主要是公共交通刷卡,快餐高频等消费场景。
直到06年,EMVCo把非接触支付规范确立全球小额免密框架,成为了标准化的里程碑。
这玩意儿在商业领域,可以说是最伟大的设计创造之一。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那就是一场灾难和噩梦。
ApplePay起了个坏头,支付宝等电商扩(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