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努力、付出、以及所有情绪上的反应。
以此为基础,每个人都会偏爱自己的主张。
因为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想法就围绕了自己的理念、语言模式、决策程序、以及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等因素,与潜在的意识、偏好相符合。
一旦认为自己创造了某些东西,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思维上的,都会强烈的感觉自己就是它的主人,并且独特的偏爱,产生专属感和自豪感。
不仅仅是商业决策,小团体吃喝玩乐的决策也一样。
大家不知道去哪吃饭,某个人提出了某家餐厅。
大家落座品尝以后对口味可能只打个两三分左右。
但因为这家餐厅是某个人提出来的,所以他不会感觉到只有两三分那么低的评价,大概率会觉得难吃但不至于那么难吃,至少也有四五、五六分左右。
即便放在科学领域也一样。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把科学家当成只注重数据、证据、实验,能够摒弃所有傲慢与偏见,以科学进步、人类发展为己任齐心协力的解决问题。
实际上压根不可能。
科学家是凡人。
他们这种咨询公司的人也是凡人。
邓强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当时没有采纳苏澄的裁员方案,而是坚持自己的方案。
科学家、咨询公司与普通公司不同的是,他们都要尽量减少这种行为的出现。
别说是邓强了。
就连爱迪生也犯过这种错误。
如果交流电是爱迪生发明的,他就不会那么丧心病狂的抹黑交流电,推崇他自己的直流电。
倒不是因为爱迪生心眼小什么的,这位发明家是真觉得他的直流电比特斯拉的交流电牛逼。
但关键在于。
唐柯这哥们不是爱迪生啊,他没爱迪生那么牛逼!
而且他想出来的主意连直流电都算不上,不如直流电的一根。
更别提跟苏澄的“交流电”比了。
固执、执拗等词是具有负面意义的。
但如果用在有所成就的名人身上,那就变成了褒义。
很多传记都写谁谁谁因为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见解,最后获得成功。
原理不是因为真的聪明真的正确。
是因为能高度参与感,引导自己无怨无悔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创意。
苏澄把这种能量称之为“中级能量”。
低于苏澄源于本心产生的强大无敌的能量,但又高于依赖外界评价的低级能量。
叶黎默默地在一旁听着。
她在心里给予了苏澄高度的评价,并且打直球称赞:“不错不错。”
“你这个老师傅还是很到位的嘛。”
秦奋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唐力还有可能找我们吗?”
“他即便找我们我也不想做他的案子了,看见他的堂哥我有点犯恶心的慌。”叶黎撇撇嘴,光明正大表现出自己的态度。
叶黎的想法是这样的:
她认为唐(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