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记事

第153章 152柿饼闲谈【二合一】

  第153章152.柿饼闲谈【二合一】

  《诗经》讲【折柳樊圃】。

  《战国策》讲【杨横之即生,侧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

  因而此时,秦国农人已经普遍掌握“扦插”技术。虽说没有后世那样规整且存活率高,但已然也有了系统性。

  如今女童说整个东乡都有柿子树,秦时有些惊喜,但却并不意外。

  她笑意深深:“答得很好,赏秦半两五枚。”

  “诺。”乌籽从旁边侍从手中接过托盘。

  上头是堆叠得整整齐齐的秦半两,鲜亮的青黄色明明并不璀璨,可在此时,却闪烁着金钱的光辉。

  人群中响起了此起彼伏压抑不住的惊呼与吸气声。

  女童更是瞪圆了眼睛,此刻大胆道:“贵人,是赏我的吗?”

  秦时点头:“对。”

  而后又笑看众人:“如今秋收时节,耽误众位前来与我叙话,自然不能亏待各位。”

  “若答的确有其事,不论说得好与坏,我这里都有赏。”

  这话一说,阶下席上众人的腰肢都挺得越发直了。

  几名孩童还理解不了尊卑森严,此刻眼看那些同样可望不可即的侍从大人们数了五枚秦半两递给女童,又被她汗津津的掌心牢牢攥住……

  赤女随侍在秦时身边看着,此刻心道:

  说是秋收,但如今百姓家中并无多少良田,种麦时节早已忙过了,下一茬还未开始,也不耽误什么。

  但贵人果然还十分爱赏。

  可这一招,又似乎永远有用。

  果然,秦时再问时,大家都比之前大胆多了——

  “平日这柿果摘下,是自家吃?还是在集市贩卖?”

  “回贵人,小人们都是挑好的先拿去集市,若卖不出去或没卖完,再带回来重做成腌柿或者干柿。”

  “小人家中还做过冻柿。”

  大家七嘴八舌,互相补充,积极回答。

  亭长与乡老家眷还没整理好语言,看到秦半两后格外踊跃的众人就已经把话全说尽了。

  “一般都怎么卖?要交税吗?”

  秦时慢慢问着,身侧有刀笔吏正在疯狂记载。

  “一斗鲜柿果约要5枚半两。听闻在咸阳城会更贵一些,能卖8枚。只咱们频阳到处都是柿果,因而便卖不上价。”

  “若储存好,待到好年节时贩卖,一斗腌柿也能卖6枚。干柿片则能卖8枚一斤。”

  “税也要交的,小人们不曾逃税,若去贩卖,要交【什一税】,十枚抽一枚。”

  叽叽喳喳查漏补缺,说的格外详细。

  此时1枚秦半两的购买力约等于后世的2-5块钱,一斗柿子因为储存方式的不同,大约在2-6斤左右。

  如此,可算高购买力了。

  当然了,这仅限于低端作物。

  若是更高端的盐糖布帛等,秦半两又显得格外不值钱了。

  秦时一边含笑点头,一边又接着追问:“既然腌柿和干柿能在年节时卖的更贵些,怎么还要(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