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517章 最高305亿美币,小橙子的进步!陈总

  下午三点,一架湾流550降落在虹桥机场。

  随后,陈延森坐进迈巴赫的后排,对小李吩咐道:“去美特斯总部。”

  “周健成约你见面,多半是想争取拼呗的流量扶持,美特斯今年日子不太好过,直营店减少了312家,加盟店减少26家,但库存流转速度倒是提上去了。”

  一旁的宋允澄轻声提醒着。

  作为第一批入驻拼呗的品牌,陈延森当初给过美特斯不少支持。

  不然两年前美特斯高达30多亿的库存,到今年也不会降到10亿出头,明显健康了许多。

  不像陈年的凡客,仓库里堆着满当当的存货,还整天被供货商追着讨债。

  要不是雷逸军给了他一笔钱周转,恐怕早就撑不下去,关门大吉了。

  “周健成先是学韩都衣舍,接着又学Zara的供应链模式,可他缺少自有工厂,管理成本是降低了,可灵活性不足,最近一年推出来的新品大多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陈延森轻笑着摇了摇头。

  美特斯从设计到落地之间的供应链过长,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生产周期超过了三个月,而Zara仅需两周,以慢打快,怎么可能赢?

  他周健成既不是张三丰,也不会太极拳,自然就被Zara、GAP、HM和优衣库等竞品给锤爆了。

  尽管美特斯也曾尝试让部分代工厂试行小批量快速生产,成本却显著上升,而且信息整合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精准的产销协同。

  那些合作的代工厂本就习惯了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突然切换成小批量多批次的模式,不仅生产线要调整,采购零散面料的成本也比批量进货高出近三成。

  因此,周健成又动起了参股代工厂的念头,想借此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控制。

  只不过,这想法他刚刚产生,还没开始付诸行动。

  “如果你是周健成,该如何带领美特斯摆脱当前的困境?”

  说完,陈延森看向宋允澄问道。

  我?

  宋允澄微微一怔。

  她轻蹙眉心,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在脑子里,仔细梳理美特斯的供应链、代工模式、加盟和直营业务,以及线上的销售网络搭建。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她才缓缓开口道:“首先,优化制造环节,把基本款的T恤、牛仔裤外包给其他工厂生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即可。

  同时收购一批优质代工厂,建立自有工厂,用来生产时尚款和季节性系列产品,进而保证质量和速度方面得到最佳控制。”

  “为什么周健成不这么做?”

  陈延森反问道。

  “自建工厂,资产太重,投入可能超过了美特斯的承受能力,工厂建设周期通常需要2到3年,期间一旦现金流出问题,美特斯只会死得更快。

  所以,周健成多半会采用入股控制的方式,缩减时间成本,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