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教你们修仙

第415章 信息化时代的序幕(13)

  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差异。

  在不同的课本、不同的教科书上有着不同的定义。

  然而在李伯阳看来,电子元件的诞生才是划分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关键。

  当人类摆脱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便由农业时代进入了工业时代。

  区别仅在于是仍然坚持使用人力的手工业时代。

  还是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能源驱动的机械工业时代。

  毫不夸张地说一句,只要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无论其看上去多么精密复杂,八级钳工都可以一点点敲出所有的零件。

  而在这个神话时代,说人均八级钳工可能有些夸张。

  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神明来说,通过自己的能力制造出各种精密复杂的物件却并非什么难事。

  这也是李伯阳此前散布出去的《洛书》,能够这么快就迅速普及的一大重要原因。

  可是一旦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一切都不同了。

  电子元件的本质是精密工程的产物,是标准化定制的量产结果。

  其制造依赖材料科学、精密加工和测试技术的协同,而这些都离不开专业工具。

  电容、电阻、二极管、芯片……

  想要真正将这些东西用于实践,并且能够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组合运用起来。

  就必须将硅晶圆、金属电极、绝缘介质等核心材料进行大规模的加工。

  而这些都是仅凭手工无法实现的材料提纯和精密加工。

  个人在无工具的情况下,既无法获得合格材料,也无法实现微观结构控制和性能校准,几乎不可能制造出具有实际功能的电子元件。

  更不用说按照统一规格,进行批量化的生产了。

  在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上,哪怕只是最简单的电子元件,也必须经过近百道工序,是一整条产业链的技术结晶。

  在如今这个时代,就算真的有哪位神明有时间、有精力、也有能力复刻出电子元件。

  可祂们能够把这些电子元件批量化生产吗?

  再退一万步,就算祂们真的拥有了批量化生产电子元件的能力。

  不同神明之间的标准都无法统一,这些不同规格、不同标准的电子元件还能组合使用吗?

  这就是个体与文明的区别。

  个体只需要考虑自己手头的工具是否强大、是否适用,而不用在乎它们能否和其他个体手中的工具配套使用。

  文明则是以个体作为基础单位,讲究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当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交流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信息化时代自然也就降临了,区别仅在于媒介是什么。

  说句实话,要是神明之间也能够摒弃前嫌做到这些,那么祂们就不再是超凡个体,而是真正的诸神文明了。

  “这千里传音符虽然粗糙,但的确拥有了电子元件的雏形。”

  认真把玩着自己手中的棱形护符,李伯阳如此低喃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