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渣的逆袭

第15章 纷乱与无为(2/3)

面太阳暴晒,热度堪忧。不过他们兄弟轮流当值,他也推辞不得。

  赵国豪上了城墙,还没有值守多久,王和垚和郑思明就跟了上来。

  “怎么,舍不得我?”

  赵国豪皮笑肉不笑,手持长枪,黝黑健壮,龙精虎猛,和以前的大胖子判若两人。

  “舍不得你,看你有没有偷懒。”

  王和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大哥,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拖家带口过关卡的百姓,好像多了起来?”

  王和垚看着西面关卡前乱糟糟一团的人群,眉头一皱。

  大岚山巡检司分管附近要道的水陆要道,从浙南而来的许多百姓,都要经过此处。本来见怪不怪,只不过最近几天,从南向北的百姓特别多。

  “最近我去过那边几次,说是耿精忠的部下北上受阻。朝廷派了各路人马进了浙江,领头的是康亲王杰书,说是什么平南大将军。还有新任的浙江总督李之芳刚刚去了衢州。双方你来我往,厮杀的昏天黑地。百姓没有办法,只能向北逃窜了。”

  郑思明低声说道,眉头紧皱。

  王和垚点点头,目光转向了赵国豪。

  “四哥,你过去问一下逃难的百姓,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形?”

  赵国豪应了一声,跑了下去。

  “这么说来,四明山的各路好汉,日子也不好过了?”

  清军既然和耿军杀的难舍难分,那么,地方上的绿营腾出手来,四明山群豪,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应该是这样!我去的时候,听二当家的说,耿精忠派人到了四明山,商量一起抗清。”

  郑思明摇了摇头,满眼的疑惑。

  “大岚山山寨的兄弟,怎么和耿精忠搞在一起了?真是想不明白!”

  王和垚暗暗摇头。大岚山山寨胡双奇这些人,势单力薄,耿精忠抛出橄榄枝,明知有毒,也不得不接过。

  中毒还可以治,一旦耿精忠落败,可就是万事皆休了。

  “耿精忠和清廷,没一个好东西!咱们兄弟势单力薄,到底该怎么办啊?”

  王和垚一声不吭,郑思明急了起来。

  “大哥,无钱无权,只能是借势而为,伺机而动。”

  王和垚嘿嘿一笑,很是无奈。

  “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队伍啊?”

  郑思明摇摇头,喃喃自语。

  “大哥,你想的太多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听说过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郑思明心头一颤。

  在心志坚韧上,自己这个大哥,可是和王和垚远远不如。

  “我现在都有些后悔,后悔来了大岚山巡检司。”

  王和垚轻声说道。

  大岚山巡检司,就这百十号人,又不能招兵买马。来了反而感觉,像是被困在了里面。

  “老五,这一点你就错了。兄弟们这些转变,你有没有看在眼中?这都是你的功劳。你把兄弟们都教会了,以后再做事,就不是你一个人忙前忙后。这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可是你说的!”

  郑思明劝慰着王和垚。

  王和垚一怔,哈哈笑了起来。

  “老五,除了队列、刺枪术、格斗术,以及各种军事知识,我觉得你想传授的,不仅仅是这些。”

  郑思明眉头微皱,若有所思。

  清朝严禁汉人练武,禁止民间百姓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这也使得民间汉人尚武之风薄弱,甚至是销声匿迹。

  “是尚武之风,还有……相辅相成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王和垚略微思索,脱口而出。

  “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郑思明的眼中,一片迷惘。

  “民族主义,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本的想法与行为。要让人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尚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是这天下百姓,有几个人还知道这些?有几个还以自己是汉人而自豪?”

  面对着自己的好兄弟,王和垚毫不保留。

  “甲申之变,满洲入关,为其一族私利,推行愚民政治,对我仁人志士无情杀戮和摧残,剃发易服文字狱,恶行昭著,罄竹难书,它又岂能为我汉人之“国”?”

  “那你我兄弟,该怎么做?”

  郑思明连连点头,眼睛也亮了起来。

  “兴兵建国,洗尽腥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复我汉人衣冠。除了培养我汉人的尚武精神,还要让他们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