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渣的逆袭

第3章 丙辰之秋(下)(2/3)

们祖孙身上。

  ……………………

  外城、菜市口,绳匠胡同,徐府。

  瑟瑟秋风中,落叶缓缓而下,满院黄叶堆损,一个年过四旬的中年男子来回踱步,眉头不展。

  男子叫徐乾学,徐府的主人,江南昆山人,康熙九年庚戌一甲探花,侍讲学士,颇得当今皇上宠信。

  浙江叛军破了南京城,占了江南,消息传来,京城震动,旗人惶惶不可终日,朝堂的汉臣心思各异,外城的汉家百姓,大多却幸灾乐祸,甚至很多人心里盼望着,叛军快些打来,把这些旗人赶出北京城。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旗人高人一等,他们平日里没少受旗人的欺负,自然希望这些骑在他们头上的旗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普通百姓盼着叛军北上,他们这些汉臣,忧惧多多,睡也睡不好,吃饭也没有味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一旦叛军北上,他们所有的荣华富贵,恐怕要化为泡影吧。

  甚至因为清廷为臣,失了名节,叛军会秋后算账,他们这些汉臣,恐怕是“汉奸”,远远谈不上“忠臣”。

  “大哥,何事愁眉不展?”

  一个官袍官员进了府门,远远走了过来,边走边问道。

  官员叫徐元文,是徐乾学的胞弟,顺治十六年状元及第,翰林院掌院学士、日讲起居注官,讲授经筵。

  “二弟,今日朝事如何?叛军破了南京城,占了江南,此事可是当真?”

  徐乾学语气急促,反问起弟弟来。

  弟弟是起居注官,天天给皇上讲论经史,抬头不见低头见,军政大事,应该都不陌生。

  “叛军破了南京城,占了苏州镇江等大城,来势汹汹。皇上处置了一大群臣子,连江南总督镇江都统这些一方大员都没有放过。皇上要御驾亲征,没有兴致听官员啰嗦,我就早早打道回府了。”

  徐元文摇摇头道。

  徐乾学一愣:“御驾亲征?朝廷还有兵可调吗?”

  仅仅三四个月之前,朝廷刚刚增兵于湖广,用以对付吴三桂部叛军,京师及中原绿营兵,几乎倾巢而出。

  仅仅不到半年,浙江叛军占了江南,隔断漕运,朝廷不得不再次发兵南下。

  朝廷从哪里征发这么多兵马?

  “从草原各部征调兵马,再征集京师八旗子弟。事到如今,朝廷没有选择。不过……”

  徐元文犹豫道:“皇上要征调兵马,还要练兵,准备辎重粮草,等到发兵南下,至少也需两三个月。”

  “旗兵?”

  徐乾学惊诧之余,片刻才摇头道:“二弟,你我久居京城,旗兵什么德行,你难道不知吗?一群乌合之众,指望他们与骁勇善战的浙江叛军抗衡,这不是……”

  徐乾学心头沉甸甸,再也说不下去。

  靠旗兵冲锋陷阵,大清难道真到了如此地步?

  “大哥,叛军占了江南,不会清算我等吧?”

  徐元文忽然紧张了起来。

  徐氏一门三进士,一状元二探花,都在京城为官,昆山望族。

  也许,叛军已经开始对他们这些“叛节者”,秋后算账了。

  “应该不会。朝中这么多江南士人,叛军想要坐稳江南,不会如此短视。”

  徐乾学嘴上说着,心里却是打鼓。

  叛军以兵威攻略江南,武夫当政,会不会简单粗暴,他心里也没底。

  看了看愁容满面的弟弟,徐乾学眼珠一转。

  “二弟,你无需担忧。”

  徐乾学在弟弟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徐元文连连点头,脸上神情轻松了许多。

  “大哥所言极是!只是这样一来,大哥就太破费了!”

  “事关你我生死,徐家的将来,一点钱财而已,不足为虑。”

  徐乾学镇定了些,边问边向堂中走去。

  “舅舅呢,怎么今日没有过来?”

  徐家早年落魄,全凭舅舅资助,徐氏三兄弟才得以出人头地。对于舅舅,三人都是由衷感激。

  “我已经派人去接了,应该快到了。”

  徐元文说着话,二人在堂中坐下,还没说几句话,下人进来禀报,说是舅老爷不在客栈。

  “不在客栈?那舅舅去了哪里?”

  徐元文诧异。

  “回二老爷,舅老爷昨夜就搬到了城门口的“悦来客栈”,小人去问过,舅老爷一早就离开了。”

  “胡说!舅舅从不夜行,怎会连夜去了“悦来客栈”?”

  徐元文断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