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渣的逆袭

第44章 父母(2/3)

  王士元几乎没有思考,径直说了出来。

  “先生所言极是!抗清义士之名,在下受之有愧。说到抗清大业,王将军隐忍待机,一击致命,他才是真正的抗清义士。”

  屈大均诧异道:“先生,在下抗清,都是绝密之事,先生如何得知?”

  “屈先生,到了合适的时机,我自会向先生解释。我要告诉先生的是,先生追随处之,名正言顺,日后在下也自会告知详情。”

  王士元的话,让屈大均懵懵懂懂,但也只能点头应诺。

  难道说这位将军的父亲,有什么大来头不成?

  “屈先生,处之去了何处?难道说,那里又有战事吗?”

  进府还没有看到儿子,王士元下意识问道。

  “先生,王将军去了下辖各地巡查,旨在为将士授田一事。在下这就派人前去,告知先生与夫人前来之事。”

  “授田?屈先生不妨与我说说此事。”

  王士元登时起了兴趣。

  大明之所以失了天下,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土地兼并。想不到儿子年纪轻轻,竟然也知道如何夺取军心。

  二人坐下详谈,王士元不时发表见解,兴致勃勃。

  王胡氏听的哈欠连连,却也奇怪,丈夫一介教书先生,怎么懂得如此多治国的道理?

  “夫人,你在府中歇息一下,我随屈先生出去看看。”

  王士元站起身来,迫不及待就要离开。

  屈大均无奈,只有站起身来,向王胡氏告辞。

  ……………………

  “杀!杀!杀!”

  还没有进军营,闷雷般的怒吼声传来,马车中的王士元猛地掀起轿帘,满脸的惊恐,急着问道:

  “怎么了?发生了何事?是将士哗变了吗?”

  “先生,只是营中的将士在操练而已,惊着先生了。”

  陪同的屈大均笑道。

  王士元半信半疑放下轿帘,心头的惊恐,却犹未散去。

  “营中将士的操练,都由何人司职?”

  “回先生,除了骑兵、水师等金鼓旗令,营中一般的操练,都是按王将军制定的典章,由军中优者指挥兵卒操练。比如队列、体力、刺刀术等,便是由王将军亲自编写并一手指导操练。可以说,王将军一手创立并铸就了义军,没有他,也就没有今日的浙江义军。”

  屈大均的解释,让王士元稍稍放下心来,跟着好奇道:“处之还有练兵的本事?”

  眼看着儿子长大,从未见过儿子有读过兵书,怎么可能通晓练兵之术?又怎会被将士接受,在军中普及?

  “岂止是练兵之能,火器、冶铁、买卖、贸易等等,王将军会的可多了。先生日后会一一察觉。”

  屈大均笑道,心里暗暗狐疑。

  父亲对儿子的本事一无所知,实在是咄咄怪事。

  王士元懵懵懂懂点头。

  儿子博学,有经世致用之才,不管是不是藏着掖着,总是件好事。

  到了军营门口,二人下了马车,屈大均亮出官凭,说明来意,卫士肃然起敬,多看了王士元两眼,让二人进去。

  王将军的父亲造访,当然是毕恭毕敬了。

  操练场上,一片热火朝天,各种操练方式在目,王士元瞪大了眼睛,向着校场上看去。

  走步、跑步、刺刀操练、掷弹操练、骑兵操练等等,气势汹汹,杀气腾腾。

  尤其是那一阵阵惊雷般的喊杀声传来,让王士元心头猛颤,不知不觉变了颜色。

  “屈先生,敢问营中几日一练?”

  “回先生,营中每日一练,七日休息一日!”

  屈大均回道,心头同样震撼。

  每日一练,放在整个中国,恐怕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每日一练?就不怕营中有逃兵吗?”

  王士元惊诧道。

  现在这天气,可是有些热。

  “操练虽苦,但比起丰厚的饷银,比起饿肚子,便是不值一提!”

  屈大均道:“王将军说了,如果连操练都受不了,还怎么在战场上拼杀?即便有逃兵,也是无关紧要。王将军之所以创立武备学堂,便是知道将为兵之胆,有大量的中低层军官坐镇,便可确保军中的战力。”

  屈大均的解说,让王士元一时沉默,他一动不动,看着不远处的兵士操练,将一个个圆滚滚的铁疙瘩,扔入远处石灰画的圆圈里,一遍又一遍,直到军官叫停,这才在一旁休息。

  “屈先生,你去过紫禁城吗?”

  王士元忽然开口,屈大均不由得一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