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的自尽,让黛玉一时间有种不真实感。
最初的最初,黛玉对宝钗,是带着审视与警惕的。这可不是因为王夫人的高调迎接,而是因为曾经听母亲和父亲提过薛家。
“薛家这些年,靠着官商勾结,垄断经营,实非地方幸事。”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但小小年纪的黛玉就已经听明白了其中之意。
何况,当时探春也有提到,薛家进京,宝钗的哥哥就打死了人。
这样一家子,黛玉自然没有好感。
但后来,在宝钗劝自己不要读那些闲书、并且推心置腹一番后,黛玉反倒是将宝钗当作了知心长姐。
若不是最终宝玉和宝钗的订亲,只怕黛玉都没有时间去细细思考:那个劝自己要看开想开、又送自己燕窝的宝姐姐,到底是什么样真面目?
细思起来,就能看出端倪。
尤其是宝钗搬离大观园一事。也怪不得日后云妹妹都要感叹一句: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
是呀,平日里无事,姐姐妹妹的很是亲热,但一旦出了事儿,宝钗立刻救躲得远远的。
彼时湘云在大观园里,住的可不就是蘅芜院,而宝钗为了躲避抄检口舌,立马搬了出去,根本不告知湘云。
不得已,湘云只好去了稻香村住。
越想,越能从平日不起眼的小事,找出蛛丝马迹。
黛玉一时间陷入回忆之中,萧霆钧回来时候,见德麟宫着实安静,很是好奇。
院内碰见紫鹃,低声问了一句。
紫鹃伺候黛玉多年,知道黛玉心思,只怕是宝钗之死,让太子妃想起陈年旧事了。
于是将自己猜测说了,萧霆钧点头:“下去吧,不必伺候了。”
进屋,果见黛玉独坐沉思,旁边的红木下卷式香几上,孤舟蓑笠翁香插上,一根长寿香已经燃了一半。
放轻了脚步,然而还是将黛玉从沉思中惊醒。
然而不等黛玉开口,萧霆钧直接上去牵了黛玉的手:“走,咱们赏梅去。”
“急什么,总得穿上斗篷。”黛玉其实没有心情不好,只是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听得萧霆钧说要去赏梅,黛玉一面去拿出来一件墨色刻丝鹤氅,递给萧霆钧。
自己则从红木衣架上,将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大氅取下来,自己穿上,一面要叫春雨跟着,萧霆钧却已经拿了一只花朵形小铜手炉:“不用他们,就你与我便是。”
黛玉想起还在怡郡王府的时候,也有那么一次,二人趁着夜华月色,雪后赏梅。
今日还真成了回忆之日了,似乎总是在不断想起曾经的生活。
萧霆钧带着黛玉去的,是梅雪居。
朱红的宫墙在雪色中愈发鲜艳,墙头积雪勾勒出飞檐优美的弧度。梅枝横斜,几点殷红从雪堆中探出头来,像是宫娥纤指上未干的胭脂。
黛玉脱口而出:“果然是红梅点破胭脂雪。”
萧霆钧(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