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奴仆到千古一帝

第295章 出塞

  每逢秋季,塞北之地牧草枯黄,北方的游牧就到了灾荒之时,这个时候就要南下牧马了。

  说好听点叫牧马,说的直接点就是前往长城一带烧杀抢掠。

  游牧民族生活在塞北,十分的寒冷,无法耕种庄稼,不会生产。

  而这个时候的汉人正是秋收之季,有粮食可以抢。

  而抢到粮食后就会退回塞北,但不会太远,因为越往北越冷。

  每到寒冬腊月,都会有许多游牧部落拖家带口盘踞在长城一带,寒冷的北方在游牧民族看来,那简直是温暖的江南。

  自从九大塞王戍边后,北方的游牧再也不敢大举南下了,几大重镇固若金汤,难以攻破,即使来了,也是送人头的。

  到了永兴朝,鞑靼,瓦剌主动称臣纳贡,所以北方长城一带几乎没有发生战事,双方进入十年的蜜月期。

  其实鞑靼,瓦剌,这些游牧的日子也不好过,大明武备充足,兵强马壮,他们无法南下掠夺,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兀良哈为何投靠了大明,就是活不下去了,再不找个靠山,整个部族就要饿死了。

  眼看自己的部落生活的越来越难,瓦剌的马哈木和鞑靼的阿鲁台就动起了心思,以前不敢南下,那是打不过大明,如今帖木儿来了,北方的大部分兵马都在西域作战,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所以开始和哈里眉来眼去了。

  不过,身在漠北西边的瓦剌还不敢公然和大明撕破脸,毕竟他没有战胜晋王的把握,马哈木精的很,他在观察局势,一旦时机成熟,他会立即联合哈里,反攻西域。

  可他没有等来帖木儿的援兵,却等来了燕王朱棣和梁国公蓝玉出兵漠北的消息。

  而且,明军大部队正在向西行进,很明显,这是冲他来了。

  马哈木慌了,立马派人求和,结果瓦剌的使者上来就问大明为何要进军瓦剌。

  朱棣也不废话,明白的告诉他,没别的原因,也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想打你了。

  得知消息的马哈木立马和儿子脱欢以及另外两位瓦剌首领商量对策。

  太平和把秃孛罗认为明军来势汹汹,应当主动避战,向北而去。

  塞外之地,寒风呼啸,遍地枯黄,一眼望去,尽是万物凋零之色。

  忽兰忽失温,瓦剌军大帐!

  几位首领围坐在火盆四周,旁边是一幅羊皮绘制而成的地图。

  “此次朱棣从大同,宣府出兵,北上而去,他的目标正是我们的大本营忽兰忽失温!”

  太平按着地图说道:“大汗,此时撤军还来得及!”

  洪武末年,大明最后一次北伐,鞑靼主力被彻底打残,瓦剌部趁机吞并鞑靼大量地盘,将重心全部东移。

  “撤……我们撤到哪里?”

  马哈木质问道:“难道要我们放弃打下来的土地,放弃牧场和牛羊回到那片沙漠……”

  众人瞬间沉默了,鞑靼的这片地方可比他(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