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751章管不住九边,咱就亲自替他们去管

  “皇爷爷让石伟毅随行,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吧。”

  朱元璋手抚朱允熥的头顶。

  “他负责三法司,自然要处理这些事务。黄河的泛滥会切断南北,威胁边防。前宋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大明不能失去北方领土。黄河两岸数百万百姓既依赖黄河又受其威胁。”

  “治河是长期任务,但大明还有其他要务。要是潘开朗方法有效,将为他请功。黄河安宁,中原才能稳定。中原稳固,即使有小人,大明根基也不会动摇。那时,咱才能完全放心。”

  “黄河自会安稳,中土必定长治久安。”

  朱允熥眼神中透着坚决。

  无需多问,朱元璋已轻轻开口,叮咛起后续安排。

  “另有一事……”

  朱元璋语调悠长,其间目光掠过朱标。

  “咱素来不喜应天,虽说往昔乱世,唯有此处可安身立命,但心中实不愿久居。这些年确是年纪大了,这皇城住得愈发憋闷,一入春,我这腿脚便感乏力。”

  “先前令你父西行巡视,那时确实有过迁都念头。只是后来,你父……”

  朱元璋再次轻叹,似是对朱标当年的遭遇心存愧疚。

  朱标隐于袖中的手暗暗握紧,“那是天数使然,与父皇无关。再者,儿臣现今身体康健,更相信我大明即将迎来盛世。”

  朱元璋轻哼,不愿再谈此事,话锋一转:“迁都之事,如今咱却是不怎么想了。”

  言语间,他的双眼笑意盈盈,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机敏地小声问道:“皇爷爷如今怎就不考虑迁都了呢?”

  朱元璋抬手轻敲了两下朱允熥的头:“还不是因为你个小子。这些年,东征西讨,大明疆土日益扩大。云平码头早已不堪重负,今年整个应天府几乎变成了泥潭。”

  “不就是为了疏通连接玄武湖的水路,修缮上元门码头吗?记得那天在龙江船厂,望着那些巍峨如山的海船,咱真想扬帆出海,亲眼看看大明海域如今该是如何繁华。”

  “应天作为南北交通枢纽,货物运输和兵马调度极为便利。”

  朱允熥微微颔首。

  仅从地理位置而言,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应天更适合做京师。

  运河北上,海运南下,沿长江溯流可至巴蜀。

  应天位置对于大明而言,实在太具优势了。

  然而迁都,意味着政治、军事、经济都将面临巨大变动。

  这不仅仅是一国之君换个住处,朝廷换个地点那么简单。

  其中,单是人口迁徙,就涉及上百万民众的流动。

  百万百姓的大迁徙,首当其冲的便是这庞大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

  吃穿住行,样样都是难题。

  重返关中?

  时至今日,那里早已不复当年盛唐时期的繁荣,无法轻松承载百万之众的城市负荷。

  即使追溯到唐朝初期,压力已现端倪。

  撇开政治不谈,武周时期为何偏爱东都洛阳作为长居(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