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328章咱当然是想要重孙的

  那条横贯南北的大河,乃隋炀帝所造。

  朱棣迁都北平后,改名京杭大运河。

  朱高炽轻轻一笑,“运河沿岸,家庭林立,关卡众多,十几万百姓赖此维生,数千地方官家族所系,一旦骤然中断,恐生变故。”

  此言非虚。

  几十年后,朱允熥将深刻意识到运河之重,其价值无可估量。

  然而,时过境迁,这条运河却频现动荡,乃至反叛。

  朱高炽继续道:“海上同样危机四伏,风急浪高,暗礁密布。礁石可毁船底,巨浪能摧船身,一场灾祸便能让朝廷元气大伤。”

  确实如此。

  纵是几百年后,铁甲舰艇巡弋四海,在茫茫海洋中,亦不过池塘小舟,微不足道。

  朱允熥坚持道:“水路不可废,唯有疏通水路,大明方可更繁荣,更强盛。”

  朱高炽虽一时未能完全领悟其中深意,但对内陆航运的重要性表示赞同。

  见朱高炽陷入沉思,朱允熥续言:“交通,实乃大明发展的命脉所在。”

  “如何善加利用?”朱高炽顺着朱允熥的思路问。

  “人、粮、物、金银、钞票、商人,凡此种种,资源流动,则大明焕发生机。”

  朱允熥语重心长地回答。

  朱高炽环视周围,略作迟疑,低声说道:“这与皇爷爷的政策背道而驰。”

  朱元璋的治国之策是什么?

  严苛的人口管制,限制人员自由迁徙。

  人力资源受限,其余一切均需朝廷调度,依仗士绅与富商。

  朱允熥望向朱高炽,道。

  “当前之法非长远之计。若有可能,应请朝廷颁旨,约束士绅,禁私藏金银,止厚葬之风,浪费之举。钱本就应流通,资源活络起来,方能创造最大价值。”

  “中原资源丰富,食物充足,为何仍有人卖儿女换食?”

  不准厚葬,不准藏匿金银。

  这种做法,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但是,中原的食物,却不足以让所有人都吃饱。

  这是朱高炽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不知为何,朱高炽感觉自己似乎触及到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领域。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的食物,又该怎么分配?

  朱高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没有答案,那就别想了。

  朱高炽将自己的想法压了下去,看着朱允熥,“这件事,我不会告诉皇爷爷。”

  朱允熥看着朱高炽那谨慎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然后,他猛的一把抓住朱高炽的胳膊,“高炽,若有一日,你可以自己决定自己要做的事,你会怎样?”

  朱高炽顿时一惊,向后退了两步,瞪着一脸疑惑的朱允炆。

  良久。

  朱高炽终于道:“将交通运转起来,算吗?”

  朱允熥捂着肚子,大笑不止。

  朱高炽挠了挠头,傻笑道。

  用这种玩笑,既能掩盖真话,又能掩盖谎话,不会让人产生隔阂。

  “我有种预感,尚(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