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77章 炸春卷(捉)

  县试二月十七开考,《科举答题手册》在二月初十正式售卖。

  第一次的尝试,有乌平之追加银钱,书籍本身的成本还是压到了最低。

  纸和墨都是鲁老爷子挑选过的,最低价钱内不晕墨透字的纸墨。因为工期太赶,作坊的人太少,装订都是拿浆糊刷的。成品相对粗糙。

  到定价之前,让乌平之帮忙拿了个主意,暂定五钱银子一本。

  书贵,便宜的手抄本也能卖出价。这些书用纸用墨都更好,保存时间久,装订好,翻烂了也不会掉页。买回去看完了,还能跟人互相换书看,或者卖出去,再买别的书。

  《科举答题手册》显然不具备二次流通的特质,谢岩还署名了,卖价太高,挣了银子,臭了名声,得不偿失。

  五钱银子的价格,乌平之也觉得稍微有点高。

  因为书还没写完,后续还要再出几册,把常见的题目形式都讲一遍。几册加起来,价格能到三两左右。

  但再便宜一些的书,就是杂话本子、低俗画册。科举用书是要比其他书贵一些的。

  他说第二册可以做一个合订本,把第一本的名声救一救。理由都想好了,就说没想到这么多人捧场,当时也是为着能帮些同窗。

  大家愿意给面子,他不能让人吃亏。这回用更好的纸墨,放进更多的内容,只卖六钱银子。

  书的成本高,也怕卖不出去,书斋不会大量印刷,很多书摆出来卖,有个爆款才挣大钱,平常都是细水长流的挣钱。

  他们这次取巧,也有赌的成分。

  乌平之帮人帮到底,叫了家中伙计出去叫卖。

  他们家是商户出身,办这些事轻车熟路。县里的大小私塾、县学、衙门附近,包括一些客栈、民居附近,都有人去卖书。

  卖书的时候,不能说是卖书。

  要假装是书生,凑一处叽叽喳喳议论《科举答题手册》。

  要有神秘感,要大声说悄悄话,要让书生们知道别的考生人手一本,他再不买就落后了。

  距离考试没几天了,留给他们考虑的时间不多了。

  只要有人闻风过去看,这事就成了一半。

  再说卖书。假装书生的人,不能全都买到了书,要问,要找,要过去买。一个人当两回托儿。

  摊位近,成功率再加一成。

  跟过去看情况的书生,见别的同窗买了,心里就会考虑、着急。到这里,事情就成了。

  摊贩手里的书籍只要所剩不多,他们就会哄抢。

  书好不好另说,别人有的他也要有。

  卖书的事就这样顺利展开了。

  陆杨很遗憾,不能亲自去外头叫卖,也不能跑出去做生意,只能百无聊赖的守在铺子里看店。

  陆林要出去卖炒面粉了,把散装好的瓜子、花生拿了两篮子。

  苗青带着两儿子也来了,一家四口出去卖吃的。

  县试只考一天,但在考试之前,县里各处都会热闹起(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