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血肉苦弱,助祖龙机械飞升

544 旱灾之后,必有蝗灾

  自从嬴蟒进入河内郡之后,入目看到的可谓是一片惨状。

  像是上灞村和下灞村,这种因为水源发生械斗的情况,已经是极好的了。

  因为,他们能够因为水源发生械斗,就说明他们还有水可用,还有水可争。

  河内郡大多数的村庄,现在已经无水可用了。

  不少人都在打井,可是土地干旱,连续打十几口,几十口井也未必能有一口出水的。

  此时,不少村落,已经陆续出现因为缺水而死亡的村民。

  “惨啊!”

  “惨啊!”

  嬴蟒看着河内郡的惨状,心中充满了自责。

  自从他穿越大秦之后,一直主张的是先军事,后民生的发展路线。

  这些年,大秦在军事上的发展可谓是高歌猛进。

  民生上的发展,确实逊色军事很多。

  大秦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偏科生,简直就是在一条腿走路。

  如果,现在大秦也有后世那样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有村村通的自来水,这次的旱灾最多只是粮食欠收,绝对不会出现大范围死人的症状。

  甚至,如果百姓的田地里遍布机井的话,连粮食欠收可能都不会发生。

  怀县。

  河内郡的旱情,最严重的就是怀县。

  怀县的情况很不乐观。

  甚至,县城内的旱情,比外面的村子还要严重。

  外头的村子,好歹还有一些河流,小溪之类的水源地。

  县城里吃水,完全就靠井水。

  河内郡的旱情如此严重,地下水的水位自然也在急速的下降。

  大秦这个时代,没有打深井的技术。

  坏县县城的水井,因为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已经开始陆续的干涸。

  此时,整个怀县县城一共只有三口井还能出水。

  三口井养一县城的人,这日子可不好过啊!

  为了防止有人浪费这所剩不多的水源,县令派了县兵守住了三口井。每天按时,按量放水,每人每天只能领一碗水。

  即便如此节省,这三口井的水位也越来越低,几乎就要干涸。

  “我六岁那年,沛县也遭遇一场旱灾。”

  “那场旱灾,整个沛县足足死了三分之一的百姓。”

  “现在的旱灾还不算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旱灾之后,明年必有飞蝗。”

  “今年好不容易渡过旱灾,明年粮食长出来,飞蝗席卷之下,粮食尽皆全无,百姓的日子可就难了!”

  刘邦缓缓开口,叙述出了自己曾经的经历。

  旱灾之后,来年必有蝗灾。

  两年两次灾难,这对于当地百姓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稍微懂行一点的,都知道,刘邦旱灾之后,必有蝗灾的说法,并非无的放矢。

  蝗虫这种虫子,喜欢在干旱的地缝中产卵。

  遇到大旱之年,地缝里全被蝗虫产下了虫卵。

  经过一年的孕育,来年粮食刚要丰收,蝗虫就会从地下飞出,把粮食吃的干干净净的。

  一年大旱,一年蝗灾,接连两年的(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