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581章:民心觉醒的艰难过程

  京师,魏昶君如今正在伏案批阅文书。

  烛火正被夜风吹动得忽明忽暗。

  案头堆叠的卷宗上,墨迹未干的朱批刺眼,映得他眼底泛着冷光。

  门外忽传来敲门声。

  “进。”

  他声音低沉,笔尖未停。

  夜不收匆匆推开门,身上还沾染着几分风尘仆仆之感。

  “禀里长,岭南夜不收第三队百人卫赵鹰复命。”

  岭南,如今红袍六军正在组织人手调动世家缙绅迁移。

  “说。”

  魏昶君头也不抬,朱笔在哈密卫屯田几个字上停顿。

  “是。”

  赵鹰嗓音沙哑如刀。

  “潮州府林氏全族二百一十七口,已押至哈密卫。”

  “该族原占良田八千亩,私设盐场三处。”

  “现编入屯田营,负责丝绸商路驿站修缮。”

  魏昶君朱笔悬在半空,指尖敲打着桌案。

  “百姓现在如何了?”

  “起初有老农跪送,哭喊林老爷恩德。”

  赵鹰低声汇报,魏昶君也没意外。

  第二批组织迁移的世家缙绅,基本上都没有太过欺压百姓,百姓们有这样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尤其是一批百姓长年在世家缙绅的掌控之下,思想已经固化,此次迁移声势浩大,他们也难免会想到自己之后生活是不是会更加艰难。

  夜不收赵鹰还在继续汇报。

  “如今岭南林氏在哈密卫屯田三年,也是颇有奇效。”

  魏昶君指尖轻叩舆图。

  “如何?”

  “林家的老狐狸,初到哈密时绝食。”

  “待见了天山水浇灌的棉田,倒是好了许多,现领着族中子弟开凿坎儿井二十里,引水灌溉棉田五千亩。”

  “比江南棉更柔更长!”

  马顺从怀中掏出账册。

  “仅一年便产出长绒棉三千担,经河西走廊销往关中,价比丝绸,林氏次子林延宗更组建驼队,以棉布换回西域良马三百匹。”

  “除此之外,青石子总长已经完成基本调动,现民部官吏张焕将林家盐场改为荔枝烘房,制成荔枝干北销。”

  他自怀中掏出一包蜜饯。

  “这是新样品,比鲜果价高五倍。”

  “因为当地开始大面积组织百姓修筑道路,港口,蜜饯的销路也开始逐步提升,现在算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

  烛光映得蜜色果肉晶莹透亮。

  魏昶君拈起一块仔细观察。

  后世的岭南主要经济来源中,水果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因为当前的交通还在发展中,因此只能保证水果做成蜜饯,才不会损坏。

  “张焕做的不错。”

  此次迁移世家缙绅,不仅仅是红袍军的事,民部那边也必须积极配合。

  现在没了世家缙绅大肆囤积财富,反倒能让当地的经济迅速发展。

  小小一个荔枝蜜饯,背后带动的是道路修筑建设,果农,蜜饯作坊,运输行业,商行等多方面的蓬勃发展,背后能带动的经济方向极多。

  这也是魏昶君之前(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