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12章:莒州各县掌控开始!

  如今魏昶君之名响彻各地。

  他怒斥败官,加上夜不收阴阳两队到处传播,打响里长之名,吸引文人。

  ——华崶,泰来楼坐落三县交汇之要道,格外繁华。

  二楼雅间,十余名读书人簇拥而且坐。

  “那魏同知酒宴之上,毫不留情,斥青州同知杨宗信上负君恩,下欺百姓。”

  “同知杨宗信只得掩面而去。”

  言及此处,十余士子哄然叫好,神情激愤。

  有人提笔,闻言神色惊叹。

  正是于崇祯元年游闽广之地的徐霞客,如今他正思索与好友再游漳州之地。

  “书生意气。”

  略微摇头,徐霞客心底却抑制不住敬意。

  官场之上,面刺上官之过,只为那些于他毫不相关的百姓。

  天下竟有这般人!

  兖州,泰山脚下,张岱饱经风霜,却依旧有几分悠然自得。

  彼时正寄于客栈,提笔书写完善夜航船。

  窗外传来士子激昂之声。

  “莒州同知魏昶君,吾辈楷模也!”

  “便自此仕途断绝,亦敢为百姓发声!”

  张岱停笔,伸手烤着炭火,目光有些恍惚。

  莒州同知?

  他想到昔日与那青年同赴蒙阴,青年不过一介白身。

  又数月,杀鞑二十,声名鹊起。

  如今竟已是莒州同知了。

  “好一个文人风骨,怒斥上官,倒真像是他做得出的。”

  张岱慨叹,亦大笑起身,凝望窗外。

  他眼底已有期待,遥望莒州所在。

  江南,松江府,阎应元于酒肆之中看着眼前一幕。

  说书人风尘仆仆,收拾一番,便上了台。

  “却说这莒州新任同知魏昶君,先杀鞑二十,任蒙阴知县,后入莒州,定流寇,安百姓。”

  “青州同知杨宗信欲邀结党,那魏昶君直面众官,不卑不亢,谓之曰,大丈夫自当为民为官,何为权贵!”

  酒肆之中,立时有百姓纷纷叫好,赏钱不断。

  阎应元惊诧看向莒州所在,喃喃开口。

  “大丈夫自当为民为官,何为权贵?”

  “好,好!当浮一大白!”

  “为官自当为民做主,否则何来父母官之说!”

  “先杀鞑子,后安百姓,面刺上官。”

  “年余时间,做到莒州同知,看来这莒州,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啊。”

  这一刻,莒州,青州府,东昌府,江南各地,魏昶君之名,开始出现!

  京师,夜色中城墙重重。

  身为皇帝,崇祯仍在批阅奏折,思索应对。

  嘭!

  奏章被抛掷于地,崇祯面色阴沉,怒火汹涌。

  “鞑子南下,非边军不敌,非各省不精,实流民之祸也!”

  “朕再三抬手,非但不纠其罪,并免往年粮税,这般刁民不思皇恩,安敢反朕!”

  帝王之怒,大殿死寂。

  崇祯闭眼良久,再度开口,眼底已是一片狠辣。

  三边总督杨鹤久平民患,未得寸功,无非是主张以抚代剿。

  如今看来,仍需动刀。

  那便先安内,(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