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

第二章 倒斗

  “倒斗”,就是盗墓。

  是以前东北地区和北京周边形容这一行的黑话。

  现在有些影视剧作里不分区域,统一将盗墓称作倒斗,这其实是不对的。

  挖古刨红薯、掏膛敲疙瘩、下湖翻肉粽、倒斗抢阴宅……每个地方,对盗墓都有各自的称呼。

  这些称呼源自不同环境、气候里,墓穴所形成的差异,并不是毫无根据随便取的。

  不过盗墓也没那么神秘。

  只是有些东西,的确和大家在荧幕上看到的不太一样。

  就拿洛阳铲来说吧。

  现如今这玩意儿被传的神乎其技,甚至还被赋予了“盗墓神器”的美誉。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早在我入行时,洛阳铲就已经接近半淘汰化了。

  基本上只有考古工作者、一些老派团伙以及啥都不懂的野路子还在用。

  相比之下更受欢迎的,是探针!

  这东西对洛阳铲,几乎是全方位碾压。

  首先是效率高,探针融入了更多科技和机械原理,显著提升速度的同时,还能大幅降低体力消耗。

  这导致过去用洛阳铲两个月都未必能干完的活儿,用探针几天就搞定。

  其次是安全。

  探针只有拇指粗细,留在地表的探孔就是一个小黑眼儿,基本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

  最牛逼的,是探深,足以打到地下三四十米!

  是洛阳铲远远不能比肩的。

  此等利器在手,即便是刚入行的野路子,只要能打听到古墓所处的大概区域,就可以通过网格状下针的办法,探明墓穴的位置。

  如果换成专业团队,几根探针同时操作,那只需个把小时,就能摸清地底下的状况了。

  到了2000年,四牛牌探针制造厂在河南成立,河南本就是盗墓重灾区,这使得探针在极短时间里风靡业内,更进一步加速了洛阳铲的衰落。

  王长海能吃上倒斗这碗饭,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把探针玩明白了。

  不过技术达标,不代表就一定能发大财。

  前年夏天,他们在兴城搞了个清代都统墓。

  出货时,买家看出他们是外行,就硬是把清三代的东西说成了宣统年间。

  原本值十万的货,最后只买了两万二!

  用长海叔的话说:想想就他妈磕碜……

  所以,他才会拉我入伙。

  倒不是因为我会看古董,而是他觉得我学习好,只要肯下功夫,应该很快就能入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唐?

  实际上,这种草台班子一样的小团伙,恰恰才是这行里广大从业者的缩影。

  这也是我自觉不如那位同行的原因之一。

  他不仅天赋异禀,且初入江湖就有名师指路;而我,却是啥也不懂,跟着小团伙起家。

  即便后来我也拜了高手为师,但这段“血统不纯”的黑历史,却是永远也摆脱不掉的。

  这个,就叫出身。

  小团伙水平有限,基本不碰先秦、汉唐这类年代久远(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