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52章 难道还有更好的社会形态吗?

  资本或者说商人,就全然是坏事吗?没有一点好事吗?

  这话让朱元璋三人颇有些不解。

  资本的本质还是剥削,剥削完国内的,再去剥削国外的,这不都是朱辰自己说的吗?

  如果从传统的道德标准来说,那必然是坏事。

  这也是传统思想对商人充满偏见的原因,商人从来都是被看不起的,地位也是最低的,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商人就是重利轻义。

  朱辰也发现,老黄这三人的思想挺古老的。

  “还是以在大明开设织布厂为例,织布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致使布匹的价格下来,百姓可以买到质量更优价格更便宜的布匹,这对于所有的百姓而言,是不是好事?”

  “百姓在布匹上的花销减少了,剩下的钱就会用在其他方面上,这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是不是好事?”

  “那些给织布厂打工的工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不是好事?”

  “而资本家通过织布厂的收益增加,交的税是不是也增加了?那对于朝廷而言是不是也是好事?”

  朱辰的话说完,朱元璋三人再一次愣住了。

  刚刚还把资本说得那么坏,到处剥削,到处吸血,现在话锋一转,又把资本说得那么好,好像所有人都因为资本而变好了。

  这……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就像矛盾的典故一样,有楚人说,他的矛是最锋利的,而他的盾也是最坚固的,有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但是朱辰一路说下来,他们竟是找不到其中矛盾的点,去反驳他。

  为什么会这样?

  三人都是疑惑的看向朱辰。

  朱辰回道:“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提升了。”

  “资本和商人的本质是逐利,他们为了获取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他们会想尽办法的去提高生产力。”

  “因为只要生产力提升了,他们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也是驱使他们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动力,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而生产力的提升,则会让整个社会生产出来的财富总值提高,就是把整个蛋糕做大了,就算是资产阶级分得更多,但普通百姓也分得也多了。”

  可是朱元璋三人眼中还是有迷茫。

  朱辰知道他们的意思:“你们是想问,为什么资本一会好一会坏的,自相矛盾了?”

  三人点头。

  朱辰道:“因为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说资本社会不好,是因为它与我们理想中的社会,还是有差距,说资本社会好,是因为他相对于封建社会,则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这话让朱元璋三人又无言以对了。

  特别是朱标和刘基。

  他们的封建王朝制度真的就那么不堪吗?

  只有看过历史的朱元璋知道,在资本面前,封建王朝就像纸糊(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