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298章 左先生,我相信你能给我一个惊喜!

  接下来谈的第二点就是,技术支持和技术公开。

  建厂之初,由佐佐木和渡边负责提供所有技术支持。

  青木贤一告诉刘弘毅,佐佐木和渡边会留在龙河一段时间。他俩都精通录放机生产技术,同时也在本子国的工厂担任过管理职务。

  对此,刘弘毅没有意见。

  本子国的管理水平,在这个时代,那是得到公认的,刘弘毅一点都不质疑。

  至于说几十年之后,那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没有可比性。

  重点在于技术转让以及研发室的建立。

  刘弘毅要求所有技术都要对我方公开,工厂也必须成立研发室,共同研发新技术。

  青木贤一三人都有些犹豫。

  他们万里迢迢而来,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内地,技术是他们最大的倚仗,一旦失去了这个倚仗,他们担心,华夏人随时把他们给甩咯。

  刘弘毅笑着说道:“左先生,佐佐木先生,渡边先生,三位愿意来我们楚州投资,想必对我国目前的政策也是做过了解的。改革开放,已经确定为国策,以后是不会再改变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多了我不敢说,至少今后二十年之内,我们都会竭诚欢迎外商投资。卸磨杀驴这种事,是绝不会做的。”

  “我们是最在乎影响的。”

  “这一点,相信三位应该能够理解。”

  “而且,最重要的是,技术公开,成立研发室,共同研发新技术,对于大家都是有利的。佐佐木先生和渡边先生以后会常驻龙河,去国万里,想要持续获取母国那边的新技术,恐怕难度要比现在大得多。所以,我认为合作研发新技术,对大家都有好处。”

  “请不要忘记,这个工厂,贵方占股是百分之六十。”

  “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受益最大的还是贵方。”

  青木贤一三人低声商议了几句,最终都点了点头,表示对刘弘毅这番话的认可。

  “不过,刘桑,研发的方向,还是要由我方来决定。”

  佐佐木说了这么一句。

  他是内定的技术总监。

  “这个当然,我没有意见。”

  刘弘毅一口答应。

  所谓的共同研发,在初始阶段,还不就是“偷师学艺”吗?

  没毛病!

  谈妥了这两点,第三个重点就是销售渠道的建立。

  这一点,刘弘毅给他们拍了胸脯。

  “给三位通报一个情况吧,我们楚州的红星农机厂,前不久已经在北都成立了办事处。”

  有这一句话就够了,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真的吗?哈哈,看来这次回家乡投资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楚州地区,果然走在了最前边。”

  青木贤一心情很好地说道。

  这年头,一个地区的农机厂,居然跑到北都去搞办事处,且不说最终结果如何,楚州地区敢走出这一步,就足以证明他们的步子迈得有多大了。

  也足以证明,他们对于(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