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164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不过连刘弘毅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事会搞得“好大”。

  关键还是邰正阳本身的职务够高,资格够老,而庆华大学的牌子又太响亮。

  邰正阳亲自把报告送到了教委主任饶喜韶同志的案前。

  看到这个报告,饶喜韶同志愣了一下,以为自己看错了,戴上老花镜,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愕然看着邰正阳。

  “老邰,你们庆华要自己办工厂?”

  “是的,饶主任。现在啊,我们学校的职工子弟之中,待业青年太多了,一时半会的,安排不下来。我每天为了这个事,给多少人打电话,求爷爷告奶奶的,请他们帮我安排几个人,始终都只是杯水车薪。再这样下去,我这校长不用当了,一天到晚帮他们求人去……”

  说到这里,厚道的邰校长叹息不已。

  作为一位教育家,邰校长一直坚持着文人风骨,求人这样的事,实在是很难开口啊。

  可学校的教职员工子弟,待业的那么多,一个个大姑娘大小伙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做父母的,焉能不急?

  这些压力,最终肯定要反馈到他这位一校之长的身上。

  邰校长实在是没办法狠下心来不管。

  问题现在到处都“人满为患”,不要说国营单位,集体单位都安排不了。

  邰校长就算愿意拉下脸皮去求人,效果也很不理想。

  这也是他爽快地答应刘弘毅,想要试一试这个校办工厂的原因之一,甚至还是最主要的原因。

  按照刘弘毅的估算,这个电风扇厂建起来,除开必不可少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徒工至少也能安排上百人。

  虽然相对于偌大的庆华园而言,安排一百个待业青年远远不够,但起码能够缓解一下邰校长的压力。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如果这条路能走通,谁规定庆华大学只能搞一个校办工厂?

  再多开发几个产品出来,再建几个校办工厂,问题不就全解决了吗?

  还能赚钱,买好多好多的专业书刊。

  嘿嘿,到那时候,就问其他学校的校长,羡慕不羡慕吧。

  邰校长今年已经六十七岁,再过几年就要离休的了。如果在他的任期之内,能够帮庆华大学解决这么两件大事,那他就是“功在千秋”,一定会被校史永远铭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不正是每个读书人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老邰,别跟我东拉西扯,我在你这个报告里,通篇只看到两个字——搞钱!”

  饶喜韶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呵斥”道。

  他和邰正阳是多年的朋友,彼此之间,相知甚深,说话也就非常随意。

  邰正阳也绝不会计较他的态度。

  “搞钱也没有错啊,饶主任!”

  邰正阳双手一摊,说道。

  “那个娃娃刘弘毅跟我说,我们学校图书馆里,什么都没有……他想要找一本计算机专(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