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第2395章

  杨业点头道:

  “是啊,岳飞出马是能行的,可岳飞没机会啊。”

  “陛下,臣觉得王庶的计策其实也挺好的,可赵构恐怕是不会采纳其中任何一计。”

  此话一出,赵匡胤和赵德芳父子的脸色都变得僵硬。

  杨业说的其实一点都没毛病。

  计策再好,拍板的人不采用,有什么意义?

  计划成不了现实,那就只能是虚无缥缈的“如果”。

  讨论“如果”,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赵匡胤吐出一口气,环视一圈在场众人,沉声道:

  “还是得加强军事,必须要加强!”

  群臣齐齐点头。

  就连一直以来都对武将没好感的许多文官,也认同了这个看法。

  实在是赵构这一路过来的历程,太屈辱了!

  又不是每个文人都没有血性。

  正常的华夏人,读历史上的辉煌事迹越多,就越接受不了赵构这个屈辱的大宋。

  是,赵构确实是后代大宋,不是现在的大宋。

  可他们难道希望子孙们生活在那样的大宋吗?

  一个只能卑微求和,一个有血性的臣子会被疯狂打压的年代?

  答案当然是——不。

  没有人愿意让子孙后代生活在那样的大宋之中。

  那就必须改。

  从现在开始改。

  大宋必须要拥有一支足够强悍的军队。

  必须要让这个世界的所有国家都臣服在大宋的脚下。

  赵匡胤露出满意的表情,道:

  “从今往后,节度使重掌兵权。”

  “每个节度使的任期不得超过五年,五年后必须调动。”

  “大宋宰相职位定额为六人。左相、右相、枢密使为正宰相,再设一名参知政事、两名枢密副使为副宰相。”

  “政事堂更名为军机处,所有宰相均兼任大宋军机处军机大臣,轮班向朕禀报军国大事。”

  “另设立十二名军机处参事,参事负责协助宰相处理事务,每名宰相领两名参事,参事应兼三省长官职务。”

  “枢密院和三省同级,负责天下兵马演练,作战。”

  “兵部依旧受三省领导,负责会同枢密院协商将领调动,以及后勤事宜。”

  “禁军除留十万人守卫京师外,其余应该轮番卫戍边疆,取代边军职责。”

  “边军全部撤销,并入禁军之列进行重新整编。”

  “厢军不再常设,若逢灾年可以由当地三司使禀明朝廷,临时设置。”

  “最长以三年为期,灾情稳定之后便可遣散厢军士兵,择其优秀者加入禁军,其余发还家乡。”

  …

  听着赵匡胤有条有理的一番长篇大论,在场的诸多大臣们心中也是震动。

  就这一连串的东西,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必然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

  赵匡胤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不过趁着今天这个机会公布出来。

  这就是大宋开国皇帝的能力!

  这些规定也和之前的有所不同。

  但这也很正常。

  毕竟大宋(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