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1464章长安城的时钟声

  “老师,明德门守卫森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竟然还能建造出这样的建筑,定然是得到了陛下的首肯,只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明德门对于大唐来说意味着什么,卢韶当然是心知肚明的。

  要知道,玄武门可是皇宫的重地,而明德门,则是整个长安城的重中之重。

  即便是长安城里的权贵,也不敢在这里闹事。

  而现在,观狮山书院带着一群人过来,也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哼,那群人就知道惹是生非。这一次,我倒要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如果他们还敢乱来,我就弹劾他们!”

  孔颖达知道观狮山书院的影响力,以及渭水书院、曲江书院的建立,都让国子监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这让孔颖达很是不爽。

  尤其是观狮山书院,这里的学生大多都不是正统的经学,反而是格物之类的旁门左道很受欢迎。

  这让孔颖达如何能接受?

  ……

  “王爷,你是说,用一堆木头计时,这样会不会不准?”

  当朗晴开始组装那口沉重的大钟时,李想、段嫣然、武媚娘都被请上了城墙,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李想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大钟的某些部件,将会被替换成更精密的部件。

  但这口大钟,却是一直存在于明德的门口,成为了贞观盛世的见证。

  “机械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不同的部件组合在一起,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事,也会渐渐成为现实。”

  “可是这口大钟需要不停的转动,怎么才能保证它一直在转动呢?”

  段嫣然这句话,恐怕也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疑问了。

  因此,李想倒也没有太过惊讶。

  “这个钟上,有一根特殊的发条,只要每天都转一次,这样就可以保证时钟不停地为摆锤和分针提供动力。”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电池,还是太阳能,包括纯自动化的机械设备,都无法实现。

  李想让朗晴做的这个大钟,实际上就是和以前乡下的那种摆钟是一个样子的。

  “王爷,如果这钟能再小一些,肯定会有不少达官贵人买的,说不定还能开出一条新的生意。当然,这钟必须比日晷之类的传统仪器更精确才行。”

  武媚娘的关注点和段嫣然完全不同。

  在她看来,很多事情都需要权衡利弊,才能决定接下来该怎么做。

  “是啊,钟表业是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不只是家家户户都需要。不过,这么小的钟,我们暂时还做不出来,只能先满足公众场合,以及家庭需要。”

  当然,李想也想尽快推出手表之类的小玩意,但以目前的金属加工技术,根本不现实。

  最起码也要弄出一台简易的车床来,把金属加工技术提高一大截,才能生产出像手表这样的东西。

  “启禀(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mebook.hachker.com。窝里看小说手机端:http://ebook.hach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