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从1997开始

第三十四章 耳背的怪老头(求追读)(1/2)

  走在校园里,周洛一路上被不少学生问了“周导好”。

  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是比较矜持的,倒是没有上来求角色的。

  虽说回校考试也是走个过场,那也不能乱写。

  万一后世哪天,有人好奇心起来,翻到了周洛的试卷。

  发现他在试卷上一通乱写还能通过,那周洛就要和翟博士一个待遇了。

  好在摄影系需要考试的科目不多,几天时间就搞定了。

  周洛回了一趟公司,和李晓萍商量了一下《我们俩》上映的事。

  发行已经交给了韩山平,周洛也只能给个大概建议。

  “李姐,你回头跟韩厂长商量一下,尽量把宣传的方向对准大学生。”

  “这些在大城市租房住的群体对故事应该比较有感触。”

  “也可以找人在网上那些聊天室里宣传一下,这也没什么成本。”

  “现在能上网的人基本也都是会看电影的人,我很看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下。”

  李晓萍对周洛的的建议全盘接受,反正在网络上发发帖也没什么成本,顶多耗点网费电费。

  “对了,我给你也配了辆车,以后出门方便一点,别老打车了。”

  李晓萍给他配了一辆奥迪100,司机老张是招聘来的退伍侦察兵,父母妻儿都有,安心可靠。

  主要是周洛还没过生日,不到能拿驾照的年纪。

  这年头的驾照考试是真不严格,只要你会开车,驾照相当容易获得。

  公司和学校的事宜处理完之后,周洛返回琴岛,继续进行拍摄。

  原版《我爱你》是冬天拍摄的,有许多雪景。

  但是90年代人造雪基本靠化肥或者泡沫小球,造雪机这种东西全靠进口,成本太高了。

  96年举办亚洲冬季运动会的时候,雪全靠人工一袋一袋从野外背到赛场。

  所以与其用效果不好的人工雪,周洛直接改了剧情发生时间,雪天改雨天。

  四个主演年龄加一块两百多岁了,为了防止出意外,周洛从当地医院请了专业的医疗团队跟组。

  ……

  今天拍的是全片中常为戒和李氏的初遇。

  凌晨五点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透,整个城市都还沉浸在梦乡之中。七十多岁的常为戒却已经早早地开始他一天的工作——送牛奶。

  他骑着那辆有些年头的自行车,车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大的木筐,里面装满了透明的玻璃瓶,每一个瓶子里都装着新鲜的牛奶。

  一路上,自行车发出“哐啷哐啷”的声响,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常为戒沿着熟悉的路线骑行,当他来到一户人家门口时,熟练地停下了车子。

  他轻轻地打开门口的牛奶箱,然后从木筐里取出一瓶牛奶,放进了箱子里。

  完成这户人家的配送后,他再次骑上自行车,继续前往下一家。

  就在这时,对面突然出现了一道身影。

  她正拉着一辆用废旧三轮车改造的板车,车上堆满了各种废品,小心翼翼的从坡上下来。

  两人擦肩而过时,自行车的车轮不偏不倚地压到了路面上的一颗小石子。

  石子猛地蹦飞起来,恰好击中了李氏的头部。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让她失去了平衡,身体重重地摔倒在地。

  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常为戒连忙停下车子,走回来查看情况。

  他询问道:

  “怎么样?你没事吧?”

  李氏强忍着疼痛,摇了摇头,感觉并无大碍。

  “我没事,就是没站稳摔了一下。”

  然而,常为戒的听力存在严重问题,早上出门没带助听器。

  对于那些曾经接触过听力障碍者的读者都知道:

  耳聋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提高说话的音量。

  常为戒的声音很大,但是效果甚微,两人交涉过程有如鸡同鸭讲。

  他以为李氏不想搭理他,骂骂咧咧的说道:

  “大点声,听不见。”

  李氏唯唯诺诺的照做,“我没受伤,歇会就行”。

  常为戒这次听见了,见她从地上爬了起来,也没什么大问题。

  常为戒弯下腰,将散落在地上的废纸壳捡起来放到车上,然后直起身来,转身朝着自己的自行车走去。

  可是想要在这个陡峭的半坡重新起步,对于已经七十多岁的常为戒来说,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他只好选择推着车子,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坡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